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分子亚型、组织学分级、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筛选出2013年06月到2015年1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1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病人手术前的身高(m)、体重(kg),计算体质指数(kg/m~2)即BMI=体重(kg)÷身高^2(m),并以此为分组依据,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体重组和肥胖组。复核并统计各组病例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无脉管癌栓、免疫组化结果(包括ER、PR、HER-2、Ki-67、CK5/6)、分子亚型等情况,将所得数据资料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分析143例乳腺癌患者,其中64例未绝经的患者,79例患者处于已绝经状态。平均年龄为53岁,以50岁作为年龄分层,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BMI总体水平显著低于50岁以上患者(P=0.011),各BMI组间患者的发病年龄具有明显差异,高BMI组的患者发病年龄总体水平高于低BMI组的患者(P=0.01)。高BMI组(包括肥胖组和超体重组)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大于低BMI组(包括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无论未绝经或已绝经的患者,BMI与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直径的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4)。高BMI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高于低BMI组,但BMI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没有明确的相关关系(P=0.619)。低BMI组患者组织学分级I级的患者比例大于高BMI组,BMI与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未绝经患者中,低体重组患者脉管癌栓比例明显大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已绝经患者中脉管癌栓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779)。无论未绝经或已绝经的患者,各BMI组中ER、HER-2、Ki-67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已绝经的患者中,高BMI组PR的表达要明显强于低B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高BMI组中CK5/6的表达明显低于低BMI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已绝经的患者差异更为显著(P=0.024),而未绝经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1)BMI与乳腺癌原发肿瘤的直径大小具有相关性,BMI越高,肿瘤直径越大,无论患者绝经与否;各BMI分组中发现脉管癌栓的比例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BMI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3)BMI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PR的表达具有相关性,BMI越高,PR的表达越强,BMI与绝经前患者的PR没有明显相关性。(4)绝经后患者中,BMI与HER-2的表达成负相关。(5)CK5/6的表达在各BMI组表达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BMI组的表达比例大于高BMI组,这种趋势同样体现在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而未绝经的患者的CK5/6表达无明显差异。(6)低体重组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多见;正常体重组、超体重组和肥胖组以Luminal B型多见,无论未绝经或已绝经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