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唾液酸修饰对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在细胞间连接、神经系统发育、突触形成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唾液酸(Sialic acids,Sias)是一系列含有9个碳原子的羟基化单糖酰化衍生物,通常位于糖蛋白或糖鞘脂的糖链末端,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都存在Sias的异常表达。在多聚唾液酸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Sias可以被添加到NCAM上的N-糖链末端,形成由α-2,8键连接的多聚唾液酸链。被多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修饰的NCAM称为PSA-NCAM。NCAM与PSA-NCAM在哺乳动物成体中表达量低,但在胰腺癌、肺癌等肿瘤中表达异常增加,继而影响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因此,研究NCAM与PSA-NCAM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有利于了解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肿瘤的诊疗提供理论基础。本课题以人源的正常乳腺上皮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以及小鼠正常乳腺上皮细胞NMu MG为研究对象。在正常乳腺上皮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比较NCAM和PSA-NCAM的表达;并在小鼠正常乳腺上皮细胞NMu MG中过表达NCAM或多聚唾液酸转移酶ST8Sia II(STX),观察细胞相关表型的变化,初步探索NCAM和PSA-NCAM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本文以乳腺癌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合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NCAM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且NCAM的高表达不利于患者的生存期;当在NMu MG细胞过表达NCAM或STX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加,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增殖能力减弱;利用免疫共沉淀联用质谱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发现,NCAM过表达与多聚唾液酸糖基化修饰水平提高后,NMu MG细胞中与NCAM相互作用的异常表达蛋白可能是“铰链”蛋白,通过“铰链”的变化影响细胞的转录翻译、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此外,本文试图使用Ac4Man NAz标记多聚唾液酸,实现对多聚唾液酸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及功能研究,实验结果证实Ac4Man NAz可以标记唾液酸,而不能用来标记多聚唾液酸。综上,本文通过对对照组、过表达NCAM或STX的实验组细胞进行研究,探索NCAM与STX对NMu MG表型的影响及NCAM上PSA的修饰对NCAM或PSA-NCAM参与的信号通路的影响。初步探索了NCAM和PSA-NCAM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尝试使用非天然糖来标记多聚唾液酸,以实现对多聚唾液酸的分析和研究。
其他文献
彭阳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跨西缘逆冲断带和天环坳陷2个二级构造单元。延安组沉积在平面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垂向上表现为河道砂体与沼泽泥岩间互叠置。彭阳地区延安组油气来源于三叠系延长组,延长组整体致密,物性差,是较为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延安组油层砂体发育且物性良好,但其油藏规模局限,与由于储层上部缺乏封闭能力强的盖层从而导致石油向上逸散有关。因此良好的储盖组合对于寻找油气富集有利区带有很重要
青藏高原的扩展生长及其周缘响应已成为地球科学急需解决的科学挑战之一,高原向外扩展变形的时间、范围以及机制是地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变形的影响范围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贺兰-六盘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变形的前锋地带,其深部变形特征对约束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变形的影响范围至关重要。因此,本论文选取贺兰-六盘构造带及邻区为研究区,利用在该区布设的宽频带地震仪记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原本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土地利用与景观首当其冲。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作为自然环境脆弱的典型区域,如何有效评估该区域景观可持续性,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人—地复杂系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成为目前地理学与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将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米脂县作为本文的研究区,首先构建CA-Markov模型,预测研究区2025年的
新疆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具有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干旱已经成为新疆北疆地区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对农业、生态和经济都有很大影响。量化该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未来的干旱趋势进行预测以及合理应对干旱事件、降低干旱造成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1961~2017年北疆地区29个地面气象站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生态问题的日益加剧,地表植被成为区域生态健康的鲜明指示因子,探究山地植被与气候变化时空耦合关系对揭示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动态的影响、地理国情监测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基于秦岭地区32个气象站点的数据研究了2000—2018年该地的气温、降水时空变化规律,结合同期的MODIS NDVI数据,研究了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统计了秦岭植被NDVI与气候变化的关
针对Allee效应影响濒危物种生存的捕食-食饵问题,本文基于挖掘强Allee效应和弱Allee效应的本质区别,建立了一类具有强弱Allee效应的捕食模型.依次在弱Allee效应和强Allee效应下,通过理论证明分析系统的全局性态,并结合数值模拟验证.为制定保护濒危物种方面的有效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了Allee效应在捕食模型中的研究课题.一方面,研究了食饵具有弱Allee效应的情形.依据平
通常认为在平行层面压缩的情况下,沉积岩一般经历了从沉积成岩组构、初始变形组构、铅笔构造到初始劈理、弱劈理和强劈理等六阶段的岩石应变和岩石组构演化。其中,初始变形组构一般认为形成于沉积之后、固结成岩之前,记录了控盆构造及盆地发育时期的古应力信息,是解析沉积盆地构造属性的关键。然而,初始变形组构往往会在后期盆地反转变形时被改造。因此,经历不同程度变形改造的地层所记录的岩石组构特征如何,是否还会保留初始
系统发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构建物种之间系统树的学科,是理解生物多样性、进化历史、生态学等的核心。在古生物系统发育分析中,可用的信息只有从化石上提取的形态学数据。由于化石本身形成与挖掘的困难,数据中基本都包含一定的缺失数据和不可适用数据,它们会影响系统发育树的构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形态学数据仿真实验中探究了缺失数据比例和缺失数据模式如何影响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然后,比较了在不同情
PPR蛋白(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是一大类序列特异性RNA结合蛋白,广泛分布于陆生植物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PPR蛋白在细胞器RNA代谢过程中发挥功能。拟南芥基因组编码至少500个PPR蛋白。PPR蛋白家族分为两大类,包括P型亚家族和PLS型亚家族。通常,PLS亚家族蛋白主要参与线粒体和叶绿体转录本的RNA编辑,而大多数分析的P亚家族蛋白主要涉及RNA代谢
本文以虚拟化数据中心网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从而推动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