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与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的关系,为膝骨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候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筛选12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由2个主治或主治医师以上级别按照国家的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辨证分型,并收集其在就诊时所拍的X线特点,同时收集入选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资料,通过查阅历年的相关资料分析有关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通过现代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中医证候与影像学的相关性。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知:男女比例为l:4,各中医证型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意义;各中医证候分布所占比例不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型;肝肾亏虚、痰瘀交阻型;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的患者依次增多;性别、年龄、肥胖情况、体重及职业特点与中医证侯分别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侯与病程比较,(P=0.00<0.05)有显著意义;不同中医证型的X线等级、X线分区分布比较,卡方检验(P=0.00<0.05),有显著意义。结论:(1)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的患者在各个证型中占最多。女性的发病率高。(2)中医辨证分型分布分别与性别、年龄、身体肥胖情况、体重指数及职业特点相比较,均无无相关性。(3)病程的长短与不同的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其它两型与肝肾亏虚、痰瘀交阻型比较(P=0.00<0.05),表明肝肾亏虚、痰瘀交阻型患者的病程时间有意义,病程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有指导作用。(4)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和X线分级有一定相关性。Ⅰ期和Ⅱ期的X线表现多见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型;Ⅲ期、Ⅳ期多见于肝肾亏虚型、痰瘀交阻型。表明肝肾亏虚、痰瘀交阻型的X线特点较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及脾肾两虚、湿注骨节型严重,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5)中医辨证分型与膝关节X线的分区有一定相关性。不同X线分区的分部与中医证型相比较,卡方检验x2=16.20,P=0.01<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在髌骨区、内侧区的骨赘,肝肾亏虚型、痰瘀交阻型的患者比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及脾肾两虚、湿注骨节型的患者较严重,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