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在一些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状况依然比较严峻,贫困问题始终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逐步提出金融扶贫工作相关指导意见,试图利用金融手段来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以恩施州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恩施州的贫困情况和精准扶贫政策,对于如何利用农村金融减贫提出有益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金融减贫理论和普惠金融的范畴。此外,充分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的作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铺垫。首先,分别从普惠金融减贫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两个方面,以及金融减贫现状、金融减贫模式、金融减贫效应、金融减贫措施等层面,对已有的文献归纳汇总,并对金融减贫发展理论和金融减贫理论进行梳理与学习。然后,结合恩施州的实际情况,从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金融减贫现状与不足以及恩施州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发现恩施州金融行业在稳定繁荣的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金融减贫在资本市场、增信平台、扶贫资金倾斜力度、联动体制、发展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还存在金融环境不佳、资金配置低效、信息来源与参与渠道缺乏、负面影响难分散以及返贫现象严重等问题。最后,运用Eviews软件,以2005年至2018年间恩施州贫困程度、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通过变量序列单位根检验发现五个变量序列在10%检验水平下二阶差分序列二阶单整,并构建了滞后期为1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模型估计得到各个变量的滞后表达式,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确定各个变量之间长期或短期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短期来看,贫困程度的加重会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也会加重贫困;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会抑制贫困程度的加重;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加会加重贫困;经济增长会降低贫困程度。长期来看,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可以减缓贫困程度;金融发展效率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加对贫困减缓的作用不明显;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因此有如下建议:一是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储备新型人才,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调动人民脱贫的积极性等方面入手,改善恩施州农村的金融环境,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二是改善恩施州的金融环境,在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激励机制,创新推出支农信贷,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融合信息资源,扩大金融发展规模;三是转变恩施州农村农业增收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整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从而缩小恩施州城乡收入的差距;四是政府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合作与自主创业,从而带动恩施州经济快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