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在一些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状况依然比较严峻,贫困问题始终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逐步提出金融扶贫工作相关指导意见,试图利用金融手段来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以恩施州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恩施州的贫困情况和精准扶贫政策,对于如何利用农村金融减贫提出有益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金融减贫理论和普惠金融的范畴。此外,充分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的作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铺垫。首先,分别从普惠金融减贫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两个方面,以及金融减贫现状、金融减贫模式、金融减贫效应、金融减贫措施等层面,对已有的文献归纳汇总,并对金融减贫发展理论和金融减贫理论进行梳理与学习。然后,结合恩施州的实际情况,从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金融减贫现状与不足以及恩施州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发现恩施州金融行业在稳定繁荣的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金融减贫在资本市场、增信平台、扶贫资金倾斜力度、联动体制、发展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还存在金融环境不佳、资金配置低效、信息来源与参与渠道缺乏、负面影响难分散以及返贫现象严重等问题。最后,运用Eviews软件,以2005年至2018年间恩施州贫困程度、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通过变量序列单位根检验发现五个变量序列在10%检验水平下二阶差分序列二阶单整,并构建了滞后期为1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模型估计得到各个变量的滞后表达式,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确定各个变量之间长期或短期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短期来看,贫困程度的加重会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也会加重贫困;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会抑制贫困程度的加重;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加会加重贫困;经济增长会降低贫困程度。长期来看,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可以减缓贫困程度;金融发展效率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加对贫困减缓的作用不明显;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因此有如下建议:一是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储备新型人才,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调动人民脱贫的积极性等方面入手,改善恩施州农村的金融环境,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二是改善恩施州的金融环境,在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激励机制,创新推出支农信贷,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融合信息资源,扩大金融发展规模;三是转变恩施州农村农业增收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整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从而缩小恩施州城乡收入的差距;四是政府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合作与自主创业,从而带动恩施州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其他文献
计算机视觉发展至今一直备受工业界和学术界极大关注,这使得机器尽可能地模仿人类视觉,使之能够自动识别、分析和感知周围环境中人和事物的各项活动。人类活动规律成为首当其
目的改进传统多属性决策问题的TOPSIS法。方法对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的一种修改方法。结果改进了传统的TOPSIS方法,提出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应放弃全序而采用偏序,即TO
考虑如下一类分布族:F(x;θ)=[g(x)]θ,A≤x≤B,θ〉0,其中g(x)是关于x单调递增的可微函数,且g(A)=0,g(B)=1,其中θ为未知参数。在熵损失函数下,得到了参数的Bayes估计和可容许估计,并讨
运用协整与Granger因果分析理论确定了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国家财政收入、全社会消费品总额和第三产业产值为城镇就业人数的影响因子,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构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它们逗乐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使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随之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以促进教育质的飞跃。2010年,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于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在不断探索教育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尤以职业学校的外语教学的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外
与传统有刷直流电机相比,无刷直流电机由于其具有效率高、可靠性好、噪音低、寿命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无人机、电动汽车以及工业机器人等多种领域。本文针对无刷
目的:本研究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降钙素原清除率(procalcitonin clearance,PCTc)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变化之间的规律,探索降钙素原及其清除率在脓毒症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ICU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符合纳入要求的脓毒症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入院24h的PCT浓度及其住院3、5、7天清晨PCT浓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