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全球经济与金融迅速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国货币政策相互影响。特别是作为国际货币美元的主权国美国,其货币政策稍微有所变动就能牵动全世界的目光。2007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的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次危机面前,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颓势,以期望巩固其头号经济强国地位。美联储连续四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13年6月,美联储宣布再次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股票和债券遭遇大量抛售,新兴经济体资本大量外流,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中国最为重视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双方在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往来密切,两国的政策联动性也特别密切。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的经济也颇受影响,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因此,我国有必要特别关注和评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从而严防经济金融风险。综合前述因素,这就为我们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和传导渠道等问题提供了契机。因此,本文结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点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进程及效果,进而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含义、理论分析和传导渠道等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在理论分析之后,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着重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传导渠道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本文得出结论: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产出确实存在溢出效应,而且这种溢出效应会通过贸易产出、利率和汇率等渠道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从传输方向上看,美国货币政策作用的方向与我国产出变化方向相反,即美国实施宽松性货币政策会为我国产出带来下行压力。最后,结合实证结果和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的现实背景,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当局应重视美国政策调整对我国的影响,同时应从贸易发展、货币政策以及汇率制度等方面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以缓解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