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动机是在需求的刺激下产生的,同时人的需求是不断递进的,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往往会刺激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在条件许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动机是在需求的刺激下产生的,同时人的需求是不断递进的,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往往会刺激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梅肯·戴德家族上百年的发展史很好地印证了马斯洛的这一观点。家族成员低层次需求的被满足刺激他们产生出更高一级的需求,并为了实现这一高层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正是由于家族成员的需求不断产生并得到满足,才使得戴德家族能够生存繁衍。因此,从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出发能够进一步阐述出推动戴德家族延续的内在动力,从而对小说的主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其他文献
高尔基作为一个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伟大作家,在十月革命时期,面对激烈的社会冲突,他没有把对社会变化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去,而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竭
对语言模糊性的探讨一直是哲学家、语言学家的关注热点。近年来,随着模糊语言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其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冲突性话语狭义上指一种言语行为,广义上可指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图片、声音,动画、图表、颜色、排版,特别是现代技术媒体,以多模态话语的形式在现代社会中被大量使用以传递信息。随着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兴起和
博弈论起源于西方经济学,侧重于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来分析与实际相关的各种现象,最后用公式化的模型和客观数字或者是代表字母等来呈现分析结果。这种理论最初是用来专
后经典叙事学家将叙事作品视为文化语境的产物。在作品分析中,后经典叙事学家以经典叙事学的基本概念为技术支持,侧重关注读者的能动作用、关注社会历史语境是如何作用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