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一种极易感染病毒的茄科作物,目前已报道的感染马铃薯的病毒多达35种以上,其中危害严重的有6~7种。病毒的侵染除直接引起马铃薯病毒病外,更重要的是导致种质退化,引起产量的急剧下降,成为制约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主要危害马铃薯的病毒有5种,它们分别是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目前,酶联免疫方法是普遍采用的马铃薯病毒检测方法,它可直接提取罹病毒叶片粗汁液检测,在短时间内检测大量样品,因此适宜大量的样品检测,但存在制备血清费时、成本高、灵敏度不足的缺点。病毒基因反转录扩增检测方法(RT-PCR)是一种近年新兴的建立在病毒基因水平的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马铃薯病毒的检测上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大多省份还没有建立马铃薯病毒RT-PCR方法,因此,针对我国主要发生的马铃薯五种病毒建立RT-PCR检测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上述五种马铃薯病毒病的扩增引物,分别从感染病毒的马铃薯叶片中提取植物的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并进行PCR扩增,得到了与预期片段长度一致的PCR特异扩增产物,分别建立了上述五种马铃薯病毒的RT-PCR检测体系,并将建立的体系实际应用于四川省的马铃薯病毒病的鉴定,在分子水平上为四川省的马铃薯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四川省近20年来未对马铃薯主产区病毒病的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为了解马铃薯病毒病在四川的种类和分布,为抗病品种选育、建立脱毒种薯的质量控制体系及最终控制马铃薯的退化速度,本研究在四川省马铃薯主产区内平原、丘陵、高山等不同生态区21个县区采集了罹病植株、脱毒试管苗以及薯块等981份样品,利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采用8种马铃薯病毒抗血清,对所有样品开展了病毒种类和带毒率的检测鉴定,从而对四川省马铃薯主产区的马铃薯病毒病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