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A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AD的防治已成为医学与药学研究的热点。中医学在治疗痴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一些中草药具有疗效良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石菖蒲是中药复方治疗痴呆使用率最高的药。其挥发油主要活性成分β-细辛醚和丁香酚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已经在多种模型上验证了其对AD的治疗作用。基于增效减毒的原则,本实验在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 IBO)致痴呆大鼠模型上探讨石菖蒲活性成分β-细辛醚和丁香酚配伍治疗AD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目的通过观察石菖蒲活性组分β-细辛醚与丁香酚配伍对IBO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乙酰胆碱酯酶活力、脑内Smad2、Bax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数目的影响,探讨石菖蒲活性组分配伍对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119只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安理申阳性药物对照组、β-细辛醚和丁香酚配伍的低、中、高剂量配伍组。采用双侧Meynert基底核(Nuclei Basalis of Meynert, NBM)内注射IBO建立大鼠AD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石菖蒲活性成分配伍对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检测皮质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对AD大鼠脑内Bax和Smad2的影响,并用Tunel法检测脑内神经细胞的凋亡细胞数目。结果(1)Morris水迷宫试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定位航行测试中后3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定位航行中安理申及高剂量组大鼠后3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中、低剂量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的后3天游泳路程及穿越平台次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结果各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及皮质的Bax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海马和皮质的阳性细胞数密集、染色较深、面积广,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各剂量配伍组海马和皮质的阳性细胞数较稀疏,染色较淡,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均明显减少(P<0.01)。(4)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及皮质的Smad2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海马和皮质的阳性细胞少而稀疏,染色较浅,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各剂量配伍组阳性细胞数较稀疏,染色较淡,海马的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高剂量组皮质的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1)。(5)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模型组皮质和海马凋亡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荧光反应强度高于假手术组,且染色较深,海马神经元排列较紊乱,细胞间隙增宽;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及各剂量配伍组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减少(P<0.05,P<0.01)。结论(1)用IBO毁损SD大鼠脑内Meynert基底核,可以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脑内Smad2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多,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增加,本次实验造模成功。(2)高剂量石菖蒲活性成分配伍药液能改善IBO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低、中剂量石菖蒲活性成分配伍药液未能改善IBO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表明石菖蒲配伍组分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与剂量呈正相关趋势。(3)石菖蒲活性成分配伍改善IBO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机制可能与增加Smad2表达、降低Bax表达,以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