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作为以经济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实体,为衡量其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组织内部各部门、团队、个人对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为判断组织各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离不开一系列的评价活动。正因如此,企业业绩评价研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管理实践者的特别关注。它是资本市场、公司财务和管理会计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企业业绩评价主体的广泛性决定了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具有深远、广泛的现实意义。20 世纪末,在美国不仅诞生了许多新的财务会计理论,而且管理会计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最具有深刻影响的是: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BSC)、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 Based Costing Management, ABCM)、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管理工具。它分析哪些是完成企业使命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做出评价,通过不断检查、审核这一过程,以确实把握企业完成绩效目标的关键方面。EVA 法,是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通过从税后营业利润中扣除企业资本成本来衡量公司业绩的管理方法。ABCM 法,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会计缺陷而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会计信息,从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控制提供有用的信息。业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主要是针对以上提到的各项相对独立的管理会计工具(或简称管理工具)等提出来的。之所以说这些管理会计工具是相对独立的,是因为:一方面它们各自都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控制闭环,自成体系;另一方面,这些管理会计工具发挥作用的区域既有交叉又有重合,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工具应用间的互补性。以管理控制或业绩管理框架为基础,分析各种管理会计工具间的“差异--互补”特性;另外从互补性出发,系统思考管理工具的整合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几种主要管理会计工具的特性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企业业绩管理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新框架下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设计。希望对我国企业管理业绩评价的应用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