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 TMT)的蓄积毒性;观察TMT的亚慢性经口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毒作用靶器官及其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初步探讨TMT在大鼠血、尿中的分布。方法(1)蓄积毒性试验:用剂量递增法测定TMT灌胃对SD大鼠和KM小鼠的蓄积系数和死亡动物的脏器病理学变化。(2)亚慢性毒性试验:取6周龄雌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C)、低剂量(L)、中剂量(M)、高剂量(H)和最高剂量(S)组,分别按0、8.20、32.81、131.25.262.50μg·kg-1·d-1的剂量经饮水给予TMT,饮水中TMT浓度据动物平均饮水量和体重每周调配一次。每天观察动物表现并记录饮水量,每周称体重及测定食物消耗量。分别于试验中期和末期采集尿液和血液,末期进行神经行为学试验,包括开场、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实验结束(第90天)采集尿液、血液,测定生化、电解质、TMT含量,取脏器测定脏器系数、ATP酶活性、观察病理学变化,用免疫印迹法(WB)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肾氢钾ATP酶蛋白和1mRNA表达水平。结果(1)TMT灌胃对雌、雄性SD大鼠的蓄积系数均为K=1.7;对雌、雄性KM小鼠的蓄积系数K=3.8。TMT主要引起大鼠小脑皮质弥漫性的脂肪空泡形成,脑干神经元肿胀、坏死,脾脏弥漫性纤维化。(2)亚慢性毒性试验:①C、L组未见明显异常改变。②M组因肿瘤、膀胱结石死亡1只动物,肾脏表面呈弥漫性颗粒状病灶,血清AKP、UA、TG水平下降;③H组多数动物在试验末期易受惊吓、抓取时低声鸣叫,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管钙盐沉积,细胞发生坏死,肾盂上皮及肾乳头上皮细胞增生,血清ALT、AKP、UA、TG、HBDH、LDH水平降低;④S组动物在第11周出现中毒表现,尿路结石形成,死亡2只。病理学改变同H组,还有肾盂扩张,肾小管管腔蛋白沉积。大鼠尿量、饮水量增加,体重减轻,肾、肾上腺和脾的脏器系数增大,14周的尿肌酐明显下降,且尿液潜血呈阳性。血清K+、ALT、UA、TG、HBDH、LDH水平降低,而AKP、GLU和BUN值升高(P<0.05)。肾脏氢钾ATP酶活力显著降低,但肾脏氢钾ATP酶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未见差异。钠钾ATP酶活力亦有降低趋势。神经行为学实验中,各剂量组动物自发活动、水迷宫和跳台试验均未见显著性差异。TMT在红细胞中的浓度远高于血浆浓度,S、H、M、L组分别是血浆浓度的195、204、121、63倍。尿液中浓度低,各组分别为血浆TMT含量的44%、27%、31%和16%。结论TMT对大鼠属明显蓄积,对小鼠属中等蓄积,主要病理损伤器官为小脑、脑干和脾脏。TMT亚慢性经口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为7.74μg·kg-1·d-1,主要靶器官不是中枢神经系统,而是肾脏,可抑制肾氢钾ATP酶活性,引起低钾血症,并导致肾结石。红细胞是其主要的富集部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