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社会学、心理学和足球运动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足球运动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现状入手,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发展特征、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与输送、职业足球运动员的社会素养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长期以来,俱乐部与教练员取得的比赛成绩和名次是许多单位作为衡量俱乐部与教练员业务水平和训练效果的唯一尺度。结果运动员的科学文化教育成为了比赛与训练的陪衬,科学文化素质的不高极大地制约了运动员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空间。 2、社会发展特征的变化使职业足球运动员呈现出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这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竞争、敬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另一方面,又极易诱惑其在实践中形成利益至上、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倾向,从而导致他们也更有可能在思想上、行为上受到影响而出现道德盲从或行为失范。 3、实行职业化改革后,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输送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模式,但足球发展的决策者们由于忽视、淡化了原有的以体委系统为主体的人才力量培养体制,政府职能部门没有给予最基层的学校足球以足够的关注与必要的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任其发展,导致足球竞技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塔基严重萎缩。 4、对影响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因素作R型因子分析,得出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自身素质因子、社会特征因子、制度健全因子和效益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