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交错带是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由于农业污染物质、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大量输入,城乡交错带已成为我国土地利用高度密集,土壤质量演替强度最大的发生区。城乡交错带土壤肥力下降、环境健康质量恶化、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凸现,对我国城乡经济健康发展和人类生存质量稳步提高产生强烈的制约作用。国内外对于城市与农村土壤都有一定的研究,对于城乡交错带的研究多是关于土地利用规划方面,从土壤肥力质量的角度研究较少。本文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内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为研究区域,对林场内五种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其肥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城乡交错带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1.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同一林分内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明显,且基本上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自然含水率基本上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非毛管孔隙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不明显。2.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各林分内化学性质指标基本上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且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上呈现混交林地大于纯林林地。3.五种林分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综合来看,混交林地土壤酶活性大于纯林林地,阔叶林林地大于针叶林林地。各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大小顺序均为杉木阔叶树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樟树林>湿地松林>枫香林。4.对研究区内五种林分全氮含量与速效氮含量、全磷含量与速效磷含量、全钾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即土壤全量养分的变化,会显著地影响速效养分的供应。各林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脱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六种肥力因素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见,土壤酶活性作为长沙市城乡交错带林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可靠性较大。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修正的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内五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两种方法得出各林地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大小顺序均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湿地松林>樟树林>枫香林。枫香林、樟树林、湿地松林的土壤肥力水平均属“贫瘠”(<0.833);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肥力水平为“一般”(0.833≤P<1.667)。根据修正的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标准化结果可知全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高低的主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