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对关于兴趣和学习的联系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教学相关,教师如果能够把他们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专注力,长久如此,学生的注意力越持久,兴趣得到培养,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那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就能够致使他们对学习更加努力和勤奋,从而使得学习真正变成一件有兴趣的、快乐的事情。学习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很容易地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愉悦,从而更加乐于学习。我国的教育是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模式,很大的弊端就是学习目的只为将来考试升学就业,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真正的发展需要,也很难挖掘学生的真正兴趣所在,一切学习只为应试。固守不变的“灌”、“压”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无法从这种教育制度中找到他们学习真正的目的,因而产生许多的问题。课程改革让语文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必须改变教育方式、方法,实施愉快教育,才能适应新课改需要。运用愉快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高高兴兴地学习语文。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对讲授技巧的把握,使学生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学得进去,学得更好。由此,本文主要阐述实施愉快教学的必然性以及在语文教学中愉快实施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本文利用初二学生为对象进行访谈和调查,调查了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的认知、关于学生学习语文动机、语文愉快教学运用效果和运用氛围,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快乐缺失的现状与困境,并指出了造成问题的教师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在问卷访谈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初中语文主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模块中的愉快教学,并提出了初中语文愉快教学运用的配套措施,包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学习的情感、兴趣和动机出发,并结合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语文学科实践教学探讨了愉快教学的应用,得出的结论和对策对于提升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较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