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犹太裔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1933-)在2000年发表了他的“美国三部曲”中最后一部作品《人性的污秽》。小说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各自追求的美国梦及其生存状况,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当代美国社会的全景图。纵观美国历史,“美国梦”一直是美国文化和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无数移民为了逃避宗教迫害,或者为了追求经济繁荣,带着各自的梦想抵达美国,试图建立理想中的“山巅之城”和世俗的“人间乐园”。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美国梦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在《人性的污秽》中科尔曼、德芬妮和莱斯特各自对梦想的追求,正是当时社会背景和美国梦内涵的具体反映。本论文试图从“美国梦”的角度,结合美国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作品进行细读,以探讨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对梦想的追求、梦想的内涵和梦想幻灭的根源。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外,共包括三章。第一章阐述《人性的污秽》中主要人物科尔曼、德芬妮和莱斯特各自追求的美国梦。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他们的美国梦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即科尔曼的自由梦、德芬妮的成功梦、莱斯特的幸福梦。第二章讨论三个主要人物在梦想与现实的困境下美国梦的幻灭过程。科尔曼、德芬妮和莱斯特的梦想分别以死亡、精神流浪和沦为社会弃儿而幻灭。第三章分析导致三个主要人物美国梦幻灭的社会根源。即九十年代的政治正确性,美国个人主义与法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越战的战争创伤。虽然三个主要人物追求的美国梦内容不同,但梦想的实质是一致的。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在美国社会中找到一种理想化的生存状态。但是他们各自珍视并为之奋斗的美国梦都以幻灭告终。他们梦想的幻灭都源于美国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不再是自由、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的希望之乡,而是充满了平等与歧视悖论的失望之地。通过《人性的污秽》,罗斯认为“美国梦”作为美国信条和个人理想,是当代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