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居厅堂大木构架形式与构成特征与其所处地域的地理、经济、民俗、文化及营造技艺等密切相关。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江南明清民居的研究主要以苏、杭为主,常州民居虽有涉及,但主要体现在人文介绍方面。常州明清民居中的厅堂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大木构架形式多样、构造灵活,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本文对常州明清民居厅堂大木构架进行深入研究,期望能够对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木作技术进行补充。同时,常州传统建筑保护之风日趋兴起,然而对其的维护大多制作粗糙,内容和形式相去甚远,寄望本研究为常州明清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常州明清民居厅堂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本文选取常州各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中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41座厅堂进行研究。从厅堂平面模式、大木构架形式与构成两方面入手,并将其与《营造法式》、《营造法原》、《园冶》、《鲁班经》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对常州明清民居厅堂大木构架模式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常州明清民居厅堂在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社会习俗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域特征。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为绪论、常州明清民居厅堂现状、古籍中关于厅堂的记述、常州明清民居厅堂平面模式、常州明清民居厅堂大木构架形式及构成、结语。 第一章为绪论。说明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界定研究范围及明确文中主要相关概念,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归纳总结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研究方法及步骤,交待论文的大体框架。 第二章为常州明清民居厅堂现状。概述常州人文自然与社会习俗,归纳总结常州市明清民居概况,并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成果阐述常州明清民居中厅堂现状。 第三章为古籍中关于厅堂的记述。从《营造法式》、《营造法原》、《鲁班经》、《园冶》入手,归纳分析有关厅堂的记述,对其中关于厅堂尤其是其大木构架方面的论述深入研究,为后续常州明清时期民居中厅堂的大木构架研究做好铺垫。 第四章为常州明清民居厅堂平面模式。从厅堂位置、分类、平面空间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常州明清民居厅堂平面模式特征,并与古籍中相关记述进行比较,试图分析其特征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为常州明清民居厅堂大木构架形式及构成。根据参阅相关文献及实地调研测绘,归纳常州明清民居厅堂的形式及构成,并将其与古籍中相关记述作对比参照,完善本论文的研究主题。 第六章为结论,对整个论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