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研究——基于素质模型的建构与探讨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tang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主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变量,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教育的热点话题。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内无论是985高校、还是211或其他地方高校,都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展开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研究该类人才的素质模型,这是培养造就、选拔和使用优秀杰出人才的重要理论基础。目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成果,但对于该类人才素质结构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研究在收集与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归纳拔尖创新人才内涵和共性特征,探索建构该类人才的素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高校该类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本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研究、研究内容和方法及研究思路及创新。第二章为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确定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模型的维度。第三章为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高校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素质要素及权重。第四章主要探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容,包括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个性品格、情商、领导和管理力及知识体系等。第五章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分析,即通过丰富培养内容,整合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及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第六章提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建设,如培养环境建设,科研训练路径,师资水平提升等。  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式,全面总结了拔尖创新人才概念和素质要素,建立了人才培养素质模型,并确定各个要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容,指出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路径及协调要素的提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助于丰富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理论,并为人才培养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有利于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环境教育日益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并成为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如何开展环境教育,如何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各个国家都还在探索之
本文对尼采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尼采的批判思想,他认为现代教育抽走了人的灵魂,提倡用生命代替理性,认为学校研究的更多的是科学而不是人生
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国际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中,西欧大陆国家政府在建立和推进本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特别引人注目。本论文选取法国、荷兰和瑞典三个
移动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已有移动节点定位算法的总结和分类,分别从定位算法两大分类体系——基于距离和基于非距离两方面提出了新的移动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在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是值得关注的两大问题。人机对话系统的研究正是聚焦在这两大问题上,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多方面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
运动中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是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猝死等运动性伤害的主要原因,抗氧化剂进补是缓解运动性疲劳、防止有运动产生的自由基攻击引起细胞损伤的主要手段,也是运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生命的内涵,增强生命意识,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珍爱生命,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的综合性教育。经济化、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