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主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变量,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教育的热点话题。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内无论是985高校、还是211或其他地方高校,都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展开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研究该类人才的素质模型,这是培养造就、选拔和使用优秀杰出人才的重要理论基础。目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成果,但对于该类人才素质结构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研究在收集与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归纳拔尖创新人才内涵和共性特征,探索建构该类人才的素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高校该类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本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研究、研究内容和方法及研究思路及创新。第二章为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确定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模型的维度。第三章为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高校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素质要素及权重。第四章主要探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容,包括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个性品格、情商、领导和管理力及知识体系等。第五章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分析,即通过丰富培养内容,整合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及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第六章提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建设,如培养环境建设,科研训练路径,师资水平提升等。 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式,全面总结了拔尖创新人才概念和素质要素,建立了人才培养素质模型,并确定各个要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容,指出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路径及协调要素的提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助于丰富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理论,并为人才培养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有利于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