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诱导外周耐受小鼠不同组织细胞内NF-κB p65的活性变化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转录因子NF- 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能将信息从胞质传至胞核引起相应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关于NF- B p65在调节外周耐受方面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课题利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donor specific spleen cell transfusion, DST)诱导外周耐受后,观察小鼠不同组织细胞内NF- B p65活性的变化,以探讨其在外周耐受发生过程中的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以BALB/c小鼠为供者,输注1×108个供者脾细胞3天和7天的C3H小鼠为受者,建立皮肤移植模型,每天观察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于术后第7天取移植皮片和脾脏,通过对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移植皮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Alamarblue染色)来了解免疫功能的改变;并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P染色)检测小鼠脾脏和皮肤移植物中NF- B p65活性的变化。结果:输注后第7天手术组、输注后第3天手术组和对照组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MST)分别为(15.67±1.24)d、(11.33±1.25)d和(11.25±2.05)d(n=5)。与对照组相比较,输注后第7天手术组皮肤移植物MST明显延长(p﹤0.05);输注后第3天手术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经Alamarblue活细胞染色后,各组还原率为( 14.9804±0.82473 ) %、(14.7864±0.79468)%和(21.0488±2.39681)%。与对照组相比较,输注后第3天手术组和输注后第7天手术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均明显受抑制(p﹤0.05)。对照组和输注后第3天手术组移植皮片的组织层次和血管结构均不清晰,并可见弥漫性的淋巴细胞浸润;输注后第7天手术组仅见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且皮片的组织层次和血管结构均完整无明显坏死。各组皮肤移植物NF- B p65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62.356±16.626)%、(25.452±18.650)%和(26.343±23.980)%;各组脾脏细胞NF- B p6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7±0.523)%、(8.815±1.775)%和(11.08±1.0173)%。与对照组相比较,输注后第3天手术组受体移植皮片及周围组织中NF- B p65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注后第7天手术组受体移植皮片及周围组织中NF- B p65的活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输注后第3天手术组受体脾脏中NF- B p65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注后第7天手术组受体脾脏中NF- B p65的活性降低(p﹤0.05)。结论:移植前7d经尾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外周耐受的产生可能与不同部位的免疫细胞内NF- B p65活性改变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胰体尾切除术(DP)是治疗胰腺肿瘤常见的手术方式.术后胰瘘(POPF)是胰腺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能准确预测POPF的发生将有重要
[目的] 1.克服现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动物模型的局限性,提供一种建立SARS冠状病毒小鼠模型的方法,为系统研究SARS疾病的病原学与发病机制提供技术平台。 2.结合小
急性肝炎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病症,其危害极其严重。然而到目前为止,其致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动物模型是研究该病的重要工具。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胺(Lipopolysaccharide/D-g
军团病主要是由军团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易暴发流行,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易感。军团病易流行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军团菌广泛存在
第一部分:过氧亚硝酸盐诱导Alzheimer样tau蛋白异常修饰及其机制 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典型的病理特征之一,构成NFT的主要成分是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