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居工程节能因素分析与策略研究——以郫县新居工程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建筑节能的两个方针,即对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和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成都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联合六局(包括建设局、发展计划局、农发局、国土局、规划局、房管局)提出要共同发展建设“新型居住社区工程”,简称“新居工程”。在以上背景下,以成都新居工程为对象进行的节能因素分析并提出适宜性设计策略,对于推进城乡一起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郫县新居工程的冬、夏季检测和实地调研,分析、综合和归纳新居工程建筑节能和其热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居工程的政策以及当地气候特征等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优化,从规划设计角度和建筑设计角度为新居工程节能方面提供技术性的指导,总结出可以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为成都地区新居工程节能减排及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的研究内容:   1、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节能文献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新居工程的现状分析当前成都地区的节能现状,并制定新居工程热环境调研计划。   2、选定新居工程调研对象,制定调研方案,对其热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3、以建筑节能规划设计角度对规划设计的因素如日照、布局、风环境等进行分析,并利用ECOTECT、T-SUN、FLUENT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以建筑单体的设计角度研究其的节能因素,利用PBE2008软件模拟能耗。   4、最后依照前面的研究成果提出新居工程安置小区建筑节能规划策略和新居工程建筑设计节能策略。
其他文献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晶和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反映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状况,还体现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工业建筑艺术和文化特色。   西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的“客厅”,它不仅能反映出城市的发展特点,也能反映出城市所展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同时它也是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实践成果。但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集合体,早期的城市大都是由工业经济聚集所构成,近年来大城市面临经济结构改变与工业外移,让城市里留下许多荒废的工业遗产。而隐藏在城市内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
浙江省安吉县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建设要求,自2008年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至今,187个行政村已经全部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呈现出了“一村一
历史街区承载了城市的生活记忆,社会应对其进行妥善保护。中国的历史街区保护,近年来正从以旅游、商业开发为主导的模式逐步向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模式过渡。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
学位
随着大家对能源和环境意识的提高,自然通风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研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通过仔细考虑和巧妙的设计,人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通风。在过渡季节,不仅可以满
成都市的乡村旅游,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从初期的农家乐到目前相继出现的乡村旅游区,正步入规模化、规范化、高品质化的发展阶段。发展乡村旅游区既符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
学位
当今处于高速经济增长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由于大城市人口和产业过度密集使城市的运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心城区严重的“摊大饼”现象导致城市区域综合竞争力不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