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37分子通过微小RNA-145A-5p调控ApoE-/-小鼠活化T细胞核因子C1表达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炎症、固有免疫以及脂质浸润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能够引起包括冠状动脉、外周动脉在内的多种血管病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微小RNA是一类长度约19~25 nt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主要通过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目标基因表达参与生物的发展以及组织、器官的形成。其中,miR-145在维持平滑肌功能以及A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D137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主要表达在T细胞表面,通过与其配体CD137L结合,激活后引起下游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最新研究表明,CD137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NFATc1是一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了炎症、心脏瓣膜形成、T细胞激活以及破骨细胞生成等多种生物进程。我们前期实验显示,刺激CD137-CD137L轴能够促进ApoE-/-小鼠斑块的形成,诱导斑块中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并促使NFATc1表达增加;在前期实验中,我们发现应用刺激性CD137抗体刺激淋巴细胞后,NFATc1表达显著增高,证实NFATc1是CD137信号通路的下游分子。然而,CD137分子信号如何调控NFATc1尚不清楚,是否存在中间环节有待进一步阐明。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FATc1可能是miR-145a-5p的下游靶点,而自身免疫疾病大鼠模型中CD4+T细胞中过表达miR-145能明显抑制NFATc1表达,提示:miR-145是NFATc1的上游分子。然而,CD137是否通过miR-145调节NFATc1的表达而影响AS的形成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实验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CD137分子信号是否通过miR-145调控NFATc1的表达。  研究目的:  1.体内、外用CD137抗体激活CD137轴后,检测miR-145及NFATc1水平改变。  2.检测miR-145水平变化对NFATc1表达的影响。  3.初步探索CD137、miR-145以及NFATc1在平滑肌细胞中对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  4.ApoE-/-小鼠中,体外上调miR-145水平后观察斑块的改变。  研究方法:  1.体内、外用CD137抗体激活CD137轴后,检测miR-145及NFATc1水平改变。  1.1体内激活CD137轴,检测ApoE-/-小鼠颈动脉miR-145及NFATc1水平改变  8周雄性ApoE-/-小鼠颈动脉置管后腹腔注射CD137激活型抗体,4周后取颈动脉提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FATc1蛋白水平;提RNA,PCR检测NFATc1mRNA及miR-145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FATc1分布。  1.2 CD137抗体刺激平滑肌细胞后,检测miR-145及NFATc1水平改变  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TNF-α(10ng/ml)预处理24h后,CD137抗体(10μg/ml)刺激细胞24h;提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FATc1蛋白水平;提RNA,PCR检测NFATc1 mRNA及miR-145表达水平。  2.检测miR-145水平变化对NFATc1表达的影响。  2.1分析miR-145对NFATc1的作用靶点  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targetscan以及pictar分析miR-145有可能发挥作用的靶点,构建含有/不含有相应靶点3 UTR区的真核表达质粒,与microRNA mimic转染细胞后,分析相应外源蛋白变化,初步验证miR-145的作用靶点。  2.2 miR-145对CD137/NFATc1轴的影响  将miR-145 mimic或inhibitor转入平滑肌细胞,分别以抗体激活/阻断CD137轴,24h后q-PCR检测NFATc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ATc1蛋白表达变化。  2.3分子克隆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  将NFATc1含有靶点区域的3UTR段通过PCR扩增后,经酶切连接构建入psicheck-2质粒。通过点突变试剂盒对psicheck-2质粒目标靶点核心区域进行突变后,将野生型质粒,突变质粒与miR-145mimic或mimic control共转染至293T细胞,48h后检测其荧光表达水平。  3.初步探索CD137、miR-145以及NFATc1在平滑肌细胞中对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  3.1慢病毒介导NFATc1基因长期沉默的细胞株,miR-145过表达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的构建  利用慢病毒转基因技术,构建沉默NFATc1、过表达miR-145及对照组的慢病毒质粒,并命名为PLKO.1-shNFATc1、PLKO.1-miR-145、PLKO.1-Con使它和包装质粒一起共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转染平滑肌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并克隆式培养稳转细胞株。Q-PCR分别检测沉默细胞株及过表达细胞株中NFATc1或miR-145的表达。  3.2长期沉默NFATc1或过表达miR-145对CD137刺激引起的细胞功能影响  TNF-α(10ng/ml)预处理24h后,CD137抗体(10μg/ml)刺激细胞24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  4.ApoE-/-小鼠中,体外上调miR-145水平后观察斑块的改变  4.18周ApoE-/-小鼠除CD137抗体刺激外,皮下注射miR-145agomir(10mg/kg/week)。3个月后取腹主动脉,测定斑块及炎症相关指标。  研究结果:  1.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中,CD137轴激活可引起miR-145和靶基因NFATc1的表达改变,且miR-145与NFATc1趋势相反。  1.1 CD137抗体刺激的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中,miR-145显著降低,NFATc1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升高。同时注射CD137阻断型抗体则可逆转该现象。  1.2 CD137抗体刺平滑肌细胞中,miR-145表达降低,NFATc1蛋白水平升高。抑制CD137可出现相反趋势。  2.miR-145通过作用于NFATc1的3UTR来抑制NFATc1的表达  2.1 miR-145可与NFATc1的3UTR相互作用  经软件预测分析发现,NFATc13UTR的362-368可能是miR-145的结合位点。因此,我们构建了含有该作用位点以及不含有作用为点的NFATc1过表达载体。miR-145 mimics和质粒共转染实验证实了miR-145确实可作用于NFATc1的3UTR,从而抑制NFATc1的表达。  2.2 CD137通过miR-145调控NFATc1表达  为了验证miR-145是否是CD137/NFATc1通路的中间环节,我们在平滑肌细胞转染mimic上调miR-145表达后,给予CD137抗体刺激;拮抗CD137同时,转染inhibitor下调miR-145。结果表明,CD137对NFATc1的调控,可能是通过miR-145进行的。  2.3体外验证miR-145可作用于NFATc1靶点  含有miR-145作用靶点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荧光活性可明显被mimic抑制。然而将靶点的核心区域处进行点突变后,荧光活性则不受mimic影响。体外验证了miR-145在NFATc1上靶点的有效性。  3.CD137能通过miR-145及NFATc1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  3.1慢病毒介导NFATc1基因长期沉默与miR-145过表达的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的构建  成功包装出具有感染力的病毒,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PLKO.1-shNFATc1、PLKO.1-miR-145、PLKO.1-Con稳转细胞株,Q-PCR鉴定其效果。  3.2过表达miR-145或沉默NFATc1能够抑制CD137对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促进作用  PLKO.1-Con细胞株在CD137刺激下,增殖、迁移能力增强,而PLKO.1-shNFATc1、PLKO.1-miR-145细胞株CD137刺激下未见明显细胞功能改变。  4.ApoE-/-小鼠中过表达miR-145能减轻CD137轴激活引起的血管斑块  4.1 miR-145能抑制斑块形成  腹主动脉切片染色显示,miR-145过表达的血管中,斑块面积明显减少,纤维帽明显增厚,并且巨噬细胞聚集也较对照组减少。  4.2 miR-145能减少斑块中炎症相关分子表达  q-PCR显示,miR-145过表达的小鼠腹主动脉血管中,炎症相关因子如NFATc1、MMP-2、IL-2等mRNA水平显著降低。  研究结论:  1.CD137轴激活能够在体内、外下调miR-145表达水平,并且上调miR-145靶基因NFATc1的表达。  2.通过软件预测和构建一系列含有或不含有靶点位置的质粒,从分子水平证明miR-145通过与NFATc1的3UTR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蛋白的表达。  3.CD137轴激活能够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并且增殖、迁移能力与miR-145及NFATc1的有关。  4.动物实验表明,miR-145可以拮抗CD137轴激活所引起的斑块形成,具有保护性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对于那些不适合急诊溶栓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运重建手术可能是有益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手术对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
前言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部分患者需要依靠注射外源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外源胰岛素注射由于缺乏生理性调节使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和慢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术后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支架术后的长期疗效及预后。 研究对象和方法 2003年10月-2004年12月连续292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P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