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影响肢体慢性缺血伴血栓形成患者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及其无复流现象患者术后体内血栓前状态的变化。对象与方法:选择2009/01-2010/12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慢性缺血伴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52例(58条肢体),女7例(9条肢体)。年龄46-94岁,平均(70.67±12.25)岁。按照术后围手术期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分为对照组和无复流组,分析在下肢动脉重建围手术期影响肢体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伴随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吸烟等)、缺血程度、手术方式、急性缺血时间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同时检测肢体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APTT、PT、INR、TT、FBG)、血小板数目(PLT)及前列腺素(包括TXA2、PGI2)的变化,以判断患者体内血栓前状态的变化。结果:(1)肢体慢性缺血伴血栓形成患者在动脉重建围手术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复流组缺血程度、缺血时间、吸烟和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95%CI值)分别是5.396(1.445-20.15)、3.898(1.331-11.41)、4.263(2.280-70.31)、5.289(1.153-24.26),手术方式、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无复流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含量、T/P(TXA2/PGI2)值明显升高,前列环素I2(Prostacyclin I2、PGI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Part-time activation thromboplastin,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ratio,INR)、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差异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在相关分析中,TXA2含量与FBG含量有相关性(P<0.05),与PLT、APTT、PT、INR、TT无相关性(P>0.05);PGI2含量与FBG含量、PLT、APTT、PT、INR、TT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缺血严重程度和缺血时间是肢体慢性缺血伴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再通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2合并吸烟、糖尿病的血管重建术后患者是发生无复流现象的高危人群;3肢体慢性缺血伴血栓形成患者肢体在血管重建术后,与对照组相比,无复流现象组患者体内的血栓前状态更加严重,前列腺素在其中扮演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