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波谱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ie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1958-1998年的NCEP/NCAR再分析日资料和1958-1998年的欧洲中心资料,利用离散余弦转换(DCT方法)、谐波分解、相关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对大气波谱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的可能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大气中存在明显的波谱特征,波与波之间有规律性很强的波能交换。在对流层高层(200hPa和300hPa),纬向2波和3波、1波和3波的波能转换随季节有明显的调整现象;在对流层中层(500hPa),这种波能转换主要发生在1波和3波之间;在对流层低层(850hPa),则表现为1波和5波之间有规律性很强的波能转换。在以上波能转换中的共同特征是:在20~25候前后1波波能急剧上升,40~50候之间达极大值,随后开始下降,60候左右回落到最初的极小值,而与之发生波能转换的其它波则表现为反位相调整。这种特征在高低层配置近乎一致。 2、对流层高低层(200hPa和850hPa)纬向1波在南海区域累加值(记为S1)的正负变化时间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较吻合。即:在200hPa上,S1由正值稳定变为负值(西风转为东风)的时间比南海夏季风爆发提前1~2候;在850hPa上,S1由负值稳定转为正值(东风转为西风)的时间几乎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同期。 3、根据200hPa上S1值的变化,以850hPa上S1值随时间的变化为主要指标,定义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该指数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4、200hPa和850hPaS1的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表明了对流层高低层纬向1波的变动在大气环流从春至夏季节转换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以纬向1波为主要特征的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和对流层中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对流层低层亚洲热低压强度和位置变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决定作用。
其他文献
高空西风急流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异常有很大影响,研究西风急流的活动对我国夏季旱涝的预报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ECMWFERA-40再分析资料和1958~2000年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分
广州是珠三角最大的中心城市,风温场复杂。本文利用广州地面气象站1973~2003年31年的风、温资料和广州地区46个自动气象站四季代表月(2005年1、4月,2004年7、10月)的风、温资料,
本文利用江苏省气象局提供的江淮地区1954~2001年共48a入、出梅日期、梅雨期长度、梅雨量和梅雨强度五个梅雨特征量资料,采用谐波分析、EOF、REOF、SVD等多种诊断分析方法,分析
本文探讨了中国春季土壤湿度异常和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并得到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首先计算了中国春季155个站点土壤湿度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相关关系。发现河套和西南地区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产生了大量环境问题,并对城市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本研究以北京城区为对象,重点研究海淀区的城市热岛效应,以车载气象仪器流动观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