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UENT的水电站水电能源优化的数值模拟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循环利用、成本低效益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是目前乃至未来几十年内主要的电能生产方式之一,并逐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研究水力发电过程中水电能源的转化以及如何有效提高水能利用率使得水电能源达到最优显得尤为重要。   水力发电是一个水机电耦合的大系统,由水力系统和机电系统构成,本文构建了由库区和压力管道组成的水力系统,采用有限体积法对计算区域和流体流动方程组进行离散,结合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利用基于算子分裂的压力隐式算法对离散方程组求解。由于水头和流量是构成水能的两个基本要素,水头的变化涉及到了自由液面,故引入了流体体积法来求解水气两相流问题并捕捉自由液面的位置。文中采用了商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带自由液面的水库变水头压力管道非恒定泄流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库区形状、压力管道连接方式、压力管道管径和压力管道倾斜度对水电能源的影响,初步探索了流场的流线分布、质点运动轨迹以及进水口的抽吸影响。   为了验证本文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建立了直角管路进口模型,数值计算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为0.546,经验值为0.5。由库区长度为3m和库区长度为6m的直角管路进口模型流场流线图对比可知,进水口前水体的下泄在z向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下泄点离进水口边壁较近,下泄流线曲率较大,近乎90°,下泄区域为[55°,90°];第二部分流线曲率较平缓,是主要的下泄水体,下泄区域为[0°,55°];第三部分流动至进水口前再向进水口聚拢,流动区域为[-90°,0°]。   本文建立了长方体库区和梯级库区几何模型,在相同的压力管道结构布置条件下同一水头得到的流量和出力相差无几,但同一库容在相同的泄流时间内梯级模型可获得更多的发电量,且梯级模型单位体积水量的发电量比长方体模型多3.038kW.s,故梯级模型在水能利用和电能生产方面都优于长方体模型。   压力管道的连接形式对水能的利用影响较大,倾斜段与库区非直接相连的最大出力比直接相连的最大出力减少了12.7%,最大水头损失增加了7.1%,产生同一电量也更耗水,故倾斜段与库区直接相连更具优势。   在相同的库区形式和压力管道结构布置条件下,压力管道管径越大同一水头下的出口流量和出力就越大,但发出同一电量所耗费的水量是一样的,与管径大小无关。管径越大进水口的抽吸作用范围越大,管径为0.5m以内时,抽吸范围是对称的,随着管径的增大进水口对上部水体的作用增大,呈现非对称状态,在xy平面仍可近似认为是对称的。   文中数值计算了压力管道倾斜度分别为60°、45°、37°、30°、14.5°的工况,随着倾斜度的增加,发出同等电量所需消耗的水量越小。37°和30°的单位电量耗水几乎相等。倾角在45°以内时进水口对水体的抽吸作用是对称的,倾角为60°时对上部水体的抽吸作用增大。随着倾角的增大在x方向的抽吸范围越小。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感应加热理论和感应加热装置都有了很大发展。如今社会能源紧缺,感应加热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并以其独特优势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感应加热电源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等。其次对串联谐振型逆变器的调功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感性移相PWM逆变调功方式可使逆变电路始终工作于感性状态,有利于开关器件实现软开关,降低开关损耗,提高
在电网中,断路器是控制电能分配和保证安全运行的核心部件。真空断路器以其紧凑的结构,高容量开断能力,对周围环境无污染,寿命长和维护简单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真空灭弧室是真空断路器中的核心部件,其内部真空度直接影响到它的开断性能。真空断路器在正常挂网运行时,内部真空度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当真空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动静触头之间的真空是高电压绝缘介质。如果灭弧室内压力上升至10-1Pa以上时,将
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坚强电网战略的发展,变压器作为电力传输的枢纽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愈发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绝缘油与绝缘纸作为变压器内绝缘的重要组成材料,提高其绝缘性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变压器的绝缘性能,保证变压器的稳定运行。纳米科学的发展为绝缘材料性能的进步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提出了“复合电压下纳米粒子改变油纸绝缘特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本文通过纳米绝缘油改性机理模型与典型纳米粒子结构研究,选取半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及数量快速增长,建筑企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对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水平要求更高.建筑企业项目工程越来越多,项目管理也在不断地成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