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于“了1”的使用条件,语法学界一直在探索但迄今未有定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了1”是个突出的难点。本文对过去时里“了1”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写,并对其隐现问题进行了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了1”的使用条件,语法学界一直在探索但迄今未有定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了1”是个突出的难点。本文对过去时里“了1”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写,并对其隐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隐现的原因。本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明了文章的研究对象是过去时里的“了1”,并对之所以将研究对象界定在过去时里,作出了解释。第二部分分析了必须使用“了1”的情况。第三部分列举了不能用“了1”的情况,其中包括不能加“了1”的谓词,以及在一定的句法条件中不能使用“了1”的情况。第四部分探讨了“了1”自由隐现的条件。我们发现,在“了1”能够自由隐现的句子中,省略“了1”的句子远远超过没有省略的。在经济原则的作用下,能够自由隐现的“了1”往往被省略掉,这预示着羡余成分终将脱落。第五部分探讨了定语中的动词后面使用“了1”的情况。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首先否定了三宅登之的说法,即“了1”的隐现与“动”“补”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无、强弱有关。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定语中的动词与中心语的关系等因素,制约着“了1”的隐现。第六部分,主要描写了静态存现句中,动词后的“着”可以用“了1”替换的情况。最后两个部分是结论、结语,笔者对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作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本文尚未解决、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科技管理创新工作较为重要,应创建良好的科技管理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遵循现代化的工作原则,完善管理制度与体系,全面提升科技管理创新工作效果,
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提升与快速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也随之不断快速提升与发展,从中产生了部分新颖的网络科技产品,网络信息环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之
东汉末年郑玄的《礼记注》作为一部随文释义的训诂著作,充分体现出训诂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系统性特征:一、其训诂内容已经相当全面,几乎涉及到了传统训诂学的各个方面;二、它构
作为《人民文学》杂志“人民大地·行动者”写作计划推出的写作者,现有对李娟的分析解读很多都是在“非虚构”基础上所展开,然而,除开《冬牧场》一部作品是得到写作计划支持
本文介绍了平榛种子采集及处理、播种育苗和苗期管理等技术措施。
在翻译中,译者总是同时扮演着阐释者的角色。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和西方结构主义的翻译研究习惯于把译者的阐释放在真空中进行考察,很少涉及译者进行翻译时的具体阐释环境,在对
改革丌放以来,新疆的汉维翻译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且在研究领域里推陈出新,出现了许多新观点,涌现出了许多新人物。在这样不断的探索当中,促进了新疆的翻译研究
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栏目的官方微博进行系统研究,主要探讨电视新闻栏目基于微博的互动策略,提出两者之间的互动大致可从内容、活动、关系三条路径九个层面进行实践,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心血管系统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有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OSAHS对肺动脉压、右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分析OSAHS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
推进集中型城市化,打造首都经济圈,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许多大都市一样,北京、天津在其发展过程中正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