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以慈善行为的经常化、组织化、规模化和制度化为表现形式,是社会公众建立在自愿基础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行为。发展慈善事业,救助弱势群体,既可以化解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贫富分化矛盾,也可以避免出现大规模社会动荡,在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人们道德素养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有相当可观的一批研究著作和论文涌现,但多系全国性范围中的专题性或断代性内容,地域性的研究成果尚属少见。鉴于此,本文以《当代湖南慈善事业研究》为题,从慈善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湖南慈善事业进行系统研究和探析,以期在地域性慈善研究方面有所贡献。全文包括引言、一、二、三、四、五章,以及结语,共七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考察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湖南慈善事业概况。由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解放后,湖南在全省范围内对慈善事业进行了调整与改造,新建各种社会福利机构,收容教养无依无靠的孤幼病残人员,组织城镇贫民生产自救,建立起了由政府包揽的社会福利救济制度,取代了以往由慈善机构所承担的社会救助工作,湖南慈善事业限于停滞状态。第二章概述了八十年代湖南慈善事业的解冻。改革开放后,思想得到解放,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对待慈善事业的态度都开始转变,湖南的慈善事业开始解冻。这一方面表现在原有的社会福利事业得以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民间慈善事业逐渐出现,并得到发展,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并做适当引导,这些都为当代湖南慈善事业的再兴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三章详细论述了九十年代以来湖南慈善事业的再兴及其发展。主要从慈善机构、慈善活动和慈善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阐释了慈善事业再兴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慈善会的成立标志着政府对慈善事业的认可和支持。此后,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扶下,湖南各级慈善组织相继成立并大力进行慈善宣传和建设、广泛开展各种慈善活动,慈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扶贫、救灾、教育、医疗、安老、助孤等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章探讨当代湖南慈善事业的发展特征及其社会影响。主要概述了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政府在慈善事业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二是慈善组织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三是筹款方式逐渐拓宽;四是救助形式的多样化。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汇集社会可利用资源和力量,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第五章阐述了当代湖南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由于湖南的慈善事业刚刚起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还是难免的。该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社会慈善意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识还不全面,主动参与慈善事业的意识还有待提高;第二,慈善法制还不完善,社会募捐活动不够规范,慈善资源有效利用不够;第三,慈善组织发育不够健全,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语部分对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当前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一,发挥政府职能,加快慈善立法,为慈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二,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第三,完善慈善组织建设,推动慈善事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第四,开展区域之间慈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及国际慈善组织的联系,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慈善事业的经验,合作开展慈善项目,促进慈善事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