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re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文献综述中对应对的兴起及原因、当前应对研究的情况作了系统介绍。在实证研究中,通过设计情境问卷,分别考察了克服应激的难度、应对后效和个体与应激事件责任的评估以及年级、性别、气质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作用。实验表明,个体的性别、年级、气质对应对方式都有影响。在性别上,男性更倾向于采用主动的应对方式,女性更倾向于采用被动的应对方式。在年级上,高一学生更倾向于主动的应对方式,大一与初一的学生更倾向相对被动的应对方式。在气质上,胆汁质的人应对方式最为主动激进,多血质次之,抑郁质更多采用被动防御的应对方式。此外,个体克服情境的难度评估,对应激事件的责任评估,暗示语的差异都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难度越小、责任越大、暗示语中对主动应对的效果越好,个体在应对中越倾向于采用主动性应对方式;反之,个体则倾向于采用被动的应对方式。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个体特质诸因素是如何与Lazarus的应对模型中三个评估相互作用,以影响个体应对方式这一过程。
其他文献
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纷纷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是职业技术的教育
本文以大连外国语学院女生为实验对象,通过重组教学结构,优化课程内容,经过基本组合-成套动作-自身表演三个阶段的教学,施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因素,探讨了形体课对女大学生的体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1)观察大鼠心肌HSP70、自由基代谢和Na-K-ATPase活性对有氧耐力运动所发生的应答性变化特征,以及在四周恒定负荷有氧耐力训练过程中应答性特征所发生
大学精神在其历史发展的"变"与"守"中表现出追求真理的学术精神、自觉的文化批判精神、理性的自由精神、强烈的人文精神.但是由于功利主义的冲击,大学精神已经退化,这既有社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自杀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和科研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辽宁师范大学和大连医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