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其量多面广而吸收了大量城镇乡村剩余的劳动力,不仅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成为安置就业的主体与地方经济的重要基础。但是,中小企业存在的弱点包括规模较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与大型企业相比,存在着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不足,并且更大程度上依赖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因此,在中国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和带动产业升级的作用。为深入探讨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本文以中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中小企业角度出发,探讨中小企业纳税人对其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观评价效果及其原因。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分析中小企业与税收优惠政策的关联,再进一步实证分析,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搜集中小企业相关数据,运用SPSS描述性统计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三个主要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包括中小企业自身特征、对税收优惠认知特征以及政策实施后的该企业运营变化特征。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促进部分领域企业发展的趋向性特点,在县域经济中,与农林牧渔业、软件和高新技术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劳动力密集相关的行业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更为明显;中小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评价欠佳;加强企业自身对政策的了解度、重视度,同时提高企业营业收入是有利于提高税收优惠政策效果评价的有效途径。本文是从中小企业纳税主体角度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自身发展的促进性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策性建议如下:要合理分配税收优惠政策;加快调整企业经济结构;加强税务机关宣传工作,从而提高中小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认知度,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性作用,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