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咏史诗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早号此山居士,后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官宦世家,是南宋中期一位政治家与杰出诗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被冠誉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的诗歌创作同政治生涯一样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特别在咏史诗、田园诗、赠酬诗、羁旅诗方面影响甚大,获得古今中外学者的赞誉。范成大咏史诗现存世有八十余首,集中反映了作者凭吊古迹、缅怀古人、吟咏英雄以抒发家国破败之殇、精忠报国之激励、悲凉萧瑟之心绪、爱民情深之同情等情绪。本论文基于诸家之研究,博采众长后求实创新,重点对范成大咏史诗的创作艺术、文学思想、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求对范成大咏史诗创作的文学价值、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进行阐释性研究。
  本文从南北宋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为背景切入,通过前期对范成大的生平成就、文学创作以及当代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进而对范成大咏史诗歌的创作缘由及发展阶段、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历史地位及影响等多维度探讨,最终选取范成大咏史诗中典型的创作成果进行理论性分析,全文共分为五部分(主体为四个章节)展开研究:一是绪论部分,主要对范成大的生平考证和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当前学界研究范成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确立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创新和研究方法。二是第一章范成大咏史诗的创作缘由及发展阶段,主要研究范成大咏史诗创作成就、创作的政治文化及文学缘由、创作阶段,全方位把握准确诗人咏史诗创作动机和影响因素及背景,合理性分析出他的创作成果和创作发展阶段。三是第二章范成大咏史诗思想内涵,重点从范成大咏史诗阶段性内容差异比较、咏史诗创作题材、思想表达主旨等内涵进行深入性研究。四是第三章范成大咏史诗诗的艺术风貌,主要研究咏史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特色、感情表达范式等,探究出范成大咏史诗独特的艺术价值。五是第四章范成大咏史诗的历史地位、意义与影响,主要总结诗人咏史诗创作的历史特殊地位,比较中兴四大诗人差异及对后世影响。
其他文献
青年大学生是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粉丝文化以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为载体快速兴起,以其娱乐性、流行性的特点大范围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欢迎与青睐,已经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文化环境,深刻影响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一方面,粉丝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
学位
家风,是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家庭风尚,体现了家庭整体精神面貌,其以家训家教、言传身教等为主要形式影响和塑造家庭成员的道德情感、认知和行为规范。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多次指出良好的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日常体现,并进一步指出要发挥家风建设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发展的第一场所
学位
人与自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议题,尤其是从20世纪末到现在,当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问题时,人类到底应该如何正确与自然相处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进新的历史进程,在新时代的当下,健康、生态、安全的生存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意,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也成为考验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
学位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理论之一,它不仅在20世纪初的苏俄成为现实并较为妥善地解决了国内民族问题,而且逐渐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为其他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但毋庸置疑的是,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不断的遭受质疑和反对。冷战结束后,新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民族分裂分子扭曲和滥用民族自决权原则以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对国家内部和国际社
学位
通过对某储气管道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价了其在输配系统中发挥的调峰功效,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莫迪亚诺的每一部小说都在讲述关于回忆的故事,而他笔下的这些或充满着遗憾、或充满着希望的故事均离不开空间的参与。但是,空间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故事发生背景如此简单,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在文本中呈现出多种形态,并且承担着深厚的隐喻意义。本文联系其作品中展现出的“流动性”特质,以“空间”为中心展开辐射式研究,对其小说中的人物身份、心理世界、遗忘与记忆的主题、叙事手法、时代面貌等问题均予以
学位
赵藩(1851—1927),云南剑川人,白族,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杰出的少数民族人物,他对我国近代史、尤其是云南近代的历史和地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历任众议员,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赵藩在历史上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但最为突出的成就在文化方面。赵藩一生著述颇多,尤以诗词为最,一生倾心于文学创作研究,有极高的书法造诣,同时精于楹联创作,其手书的昆明
学位
陈映真以第三世界左翼思想者的形象屹立于台湾文坛,其小说富含的历史厚度和思想浓度在台湾文学界鲜有人及,要读懂战后台湾,陈映真是绕不开的。以后殖民视角作为阅读陈映真小说的切入点,不仅符合台湾的历史与社会现实,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他小说中的历史关照、现实批判,阐发陈映真文学的当下意义。  绪论部分大致梳理陈映真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较具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文章,以及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和大致结构。第一章主要分
学位
词从产生以来,主要是男性文人抒怀遣兴、表情达意的工具,然而“词至清代,一枝独兴而创新。不论男女,词家辈出……女史闺秀,蓬起直追。”①在清词史中,出现了“闺词雄音”这样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从清初一直贯穿于整个清代,表现出一种奇妙的延续性。创作出此类佳作的女词人在清初主要有徐灿、顾贞立等,在清中主要有熊琏、吴藻、顾春、沈善宝等,在清末主要有吕碧城、秋瑾等,其中以顾贞立、吴藻和秋瑾三位闺秀词人最为典型。
学位
弹词小说《再生缘》作为一部女性作家执笔的长篇韵文体小说,是清代弹词小说作品中的突出代表。《再生缘》以其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女性的现实生活,凸显了清代女性在封建社会性别压抑环境下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古代女性渴望走出闺门,步入社会,建功立业,实现男女平等的人生理想。作者通过“女状元”孟丽君等女性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和行为,充分肯定了女性的才华与价值,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女性抗争意识。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