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牙齿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常因龋齿、楔状缺损、牙外伤等牙体疾病影响其发挥正常的功能。复合树脂材料由于具有美观性、良好的临床性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缺损的直接修复。复合树脂是一种依靠粘结剂粘结作用固位的修复材料,粘结界面的微渗漏直接影响了修复的成败。如何不断提高粘结剂的边缘密闭性一直是我们研究的热门问题。氯己定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抑制剂,目前用于复合树脂微渗漏的研究较多,但对不同粘结剂是否适用的相关研究较少。本课题将第八代Single bond Universal通用型粘结剂在全酸蚀模式和自酸蚀模式下与第五代single bond2全酸蚀粘结剂和第七代可乐丽菲露S3自酸蚀粘结剂的微渗漏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各种粘结剂的微渗漏情况,以及三种粘结剂联合应用MMPs抑制剂氯己定后微渗漏情况,对比研究氯己定对三种粘结剂微渗漏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目的:(1)比较第八代Single bond Universal通用型粘结剂(全酸蚀模式和自酸蚀模式)、第五代single bond2全酸蚀粘结剂、第七代可乐丽菲露S3自酸蚀粘结剂三种常用粘结剂在体外复合树脂充填后微渗漏的情况。(2)三种粘结剂联合应用MMPs抑制剂氯己定后微渗漏的情况。(3)对比研究氯己定对三种粘结剂微渗漏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选取一个月内因正畸拔除无明显龋坏、隐裂的前磨牙80颗,随机平均分为两部分,颊侧预备统一的Ⅴ类洞。实验一:取一部分离体牙随机分A1、B1、C1、D1四组,每组10颗。A1组在全酸蚀模式下,蒸馏水处理窝洞,涂布Single bond Universal粘结剂。B1组在自酸蚀模式下,蒸馏水处理窝洞,涂布Single bond Universal粘结剂。C1组在全酸蚀模式下,蒸馏水处理窝洞,涂布single bond2粘结剂。D1组在自酸蚀模式下,蒸馏水处理窝洞,涂布可乐丽菲露S3粘结剂。实验二:第二部分离体牙随机分A2、B2、C2、D2四组,每组10颗。操作同实验一,仅2%氯己定代替蒸馏水处理窝洞。实验一和实验二同时进行。相同光照条件下分层充填Z350复合树脂,10%次氯酸钠老化1小时,37℃恒温水浴下用0.1%wt罗丹明B荧光剂浸泡标本24小时。冲洗干燥后切片,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剂渗入情况。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软件LAS-X对龈和(牙合)向微渗漏总长度进行测量统计。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一: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84,P<0.05)。各组两两比较分析发现C1组微渗漏明显高于A1组(P<0.05),同时A1组明显高于B1组和D1组(P<0.05),B1组与D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29,P<0.05)。各组两两比较分析发现C2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同时A2组、B2组和D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实验对比结果:A1组与A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8,P<0.05),A1组的微渗漏明显大于A2组。B1组与B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1,P>0.05),B1组与B2组微渗漏差异不明显。C1组与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9,P<0.05),C1组的微渗漏明显大于C2组。D1组与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05),D1组与D2组的微渗漏差异不明显。结论:1.三种常用粘结剂中single bond2的微渗漏最明显,其次是Single bond Universal(在全酸蚀模式下),最后Single bond Universal(在自酸蚀模式下)和可乐丽菲露S3微渗漏较小,两者无明显差异。2.三种粘结剂联合应用氯己定后single bond2的微渗漏高于Single bond Universal(在全酸蚀模式和自酸蚀模式下)和可乐丽菲露S3。3.三种粘结剂与氯己定联合应用后微渗漏均有所减轻,氯己定对Single bond Universal(在全酸蚀模式下)和single bond2的微渗漏改善明显,而对Single bond Universal(在自酸蚀模式下)和可乐丽菲露S3的微渗漏改善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