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语言的教授和学习一般是从语音开始的,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初级教学阶段的重点,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洋腔洋调”是令教师和学生倍感头疼的问题,而声调语调问题又是造成“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好汉语的声调和语调就能大大降低语音教学的难度,使学生的发音更准确、地道。然而,实践中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效果却总是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其它学科理论来探索一些新的渠道就显得十分迫切。许多学科的研究都表明,音乐和语言,尤其是汉语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音乐应用于语言教学不但可行,而且收效甚好。在其它语种(特别是英语)作为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己经有很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也有很多利用音乐的成功例子。然而,多数研究是着重于音乐的心理影响,而利用音乐的音高本身来促进语音教学方面的研究数量极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就是在分析了汉语普通话的音高与音乐的绝对音高、汉语普通话节奏与音乐的节奏之转换之后,结合来华留学生的语音偏误和偏误原因,试图在音乐本身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面找到一些新的结合点。我们以中介语和输入假说理论为基础,结合音乐理论,提出了音乐与汉语普通话语音之间的转换,并进行了教材设想和个案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音乐转换法可以而且有必要作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一种辅助方法。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三个问题: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论述范围及资料来源;相关学科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包括四章的内容。第一章是全文的基础,主要介绍三方面的内容:语言与音乐及汉语的音乐性;音乐在教育中的功能研究综述;音乐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第二章介绍了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及其与音乐之间的转换。第三章介绍了汉语普通话的节奏、句类及其与音乐之间的转换。第四章是重中之重,先是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又分析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声调与语句韵律偏误及个体因素,接着详细介绍了我们对教材的设想,紧接着便是我们结合教材所进行的个案研究及实验结果。第三部分是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进一步阐明观点,关注了对于教师、学生和教材的要求,并提出了更多问题供以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