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理想化养老保障目标,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在养老机构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养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我国于上世纪末便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我国的老龄人口比例不仅在数值上超越其他国家,高龄化、空巢化使得我国老龄化事态日益严峻,在养老事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政府为解决这一系列的养老问题,积极出台了相关有效政策,确立了以“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体系。但是,我国常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421”家庭成为了主流,从而导致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式微。并且在中国,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难以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养老机构就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即使明确了养老机构的重要地位,我国在建设养老机构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考验,在总数上无法达到社会需求,服务水平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已积极展开对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的探索。为此,我国开始积极寻求新的理念与路径。而PPP模式(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恰好可以将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优势相结合,在建设公共服务项目中,为其解决一系列例如筹资、技术支持,甚至管理方面的问题。PPP模式在全球开始兴起,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只要是涉及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项目,我国都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开始利用PPP模式达成项目建设的目的,并收获了卓越的成效,但普及程度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尝试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解决PPP项目中的普遍问题,让PPP模式更好的在全国进行普及,尤其是在养老机构建设的项目中。本文将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落脚点,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养老机构建设和PPP模式的结合做出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其次,本文通过对国内以往失败的PPP项目案例进行风险因素分析,通过统计和调查,发现导致PPP项目失败的最大风险因素为“政府信用风险”,再结合养老机构建设与其他PPP项目的共同点及其特殊性进行解释。为了更加直观的寻求避免该风险因素对养老机构PPP项目产生负面影响的方法,本文采用了演化博弈分析法,最终找到了避免关键风险因素的办法,即政府和私人部门间的良性合作机制。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我国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引入PPP模式的对策与建议。即为促进PPP模式更好地应用于我国的养老机构建设,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与私人部门建立良性公私合营机制,同时通过相关部门完善涉及PPP模式的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强全面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