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可致死及致残,其中非卒中原因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卒中被称为院内卒中[1]。脑卒中不仅造成人类的死亡,幸存的患者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因此脑卒中的预防及及早治疗非常重要。由于院内卒中的发生机制可能有医疗性因素及发生地点的特殊性,极易引发医患矛盾,因此对院内卒中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等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在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非卒中原因住院,在住院期间发生脑卒中的1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统计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可能诱因、危险因素、治疗措施、出院转归等情况。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以急性脑卒中为入院诊断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15例组成院外卒中对照组,比较院内卒中及院外卒中的危险因素、住院治疗、出院转归等特点。结果:1.院内卒中共有115例,其中脑出血32例,脑梗死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5例,男女之比为1:1.1,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年龄比出血性卒中的年龄大(P<0.05)。2.院内出血性卒中主要分布于肿瘤中心14例(43.8%),院内缺血性卒中主要分布于心血管内科19例(16.5%),神经外科18例(15.7%)。3.院内发病主要集中于入院后1周(68.7%)。患者被及时发现且进行有效处理的是67例(58.3%),各种原因导致的延迟被发现的有48例(41.7%)。4.25.2%的院内卒中患者是高龄者,45.2%患有高血压,25.2%患者有血脂异常,29.6%患有糖尿病,29.6%是抽烟者,15.7%是饮酒者,17.4%有房颤病史,23.5%有既往脑血管病史,且这些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中更加常见,心房颤动在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中所占的比率有较大的统计学差异(缺血性:22.9%,出血性:3.1%,P<0.02)。5.缺血性卒中中手术为主要致病因素,而出血性卒中中血小板低为主要致病因素。6.院内卒中死亡率高,且出血性院内卒中比缺血性院内卒中的死亡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1)。7.院内外卒中比较,院内卒中的房颤、心脏疾病、卒中后并发症较院外卒中常见,呼吸机使用、监护仪使用也是院内卒中比较常见,院内外卒中的患者出院时的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ore,mRS)也有差别,院内卒中患者的mRS评分5和6占据43.4%,而院外卒中中仅占12.2%。结论:1、我院院内卒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但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率高于缺血性卒中。2、院内出血性卒中主要分布于肿瘤中心,主要诊断以白血病居多;院内缺血性卒中主要分布于心血管内科,主要诊断以冠心病居多。3、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因素主要为手术及心源性疾病,而出血性卒中发病因素主要为血小板减少。4、院内卒中患者与院外卒中患者比较,院内卒中患者卒中后并发症多见,出院时神经功能损害严重。5、院内卒中患者在院期间接受脑血管检查及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的较少,应该加强对院内卒中发病率较高的科室医生对脑血管危险因素筛查的意识,同时应该加强对院内卒中患者的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