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历史上存世仅仅14年,在这14年里,德国建立了德国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了一部超越时间、空间和观念的《魏玛宪法》;实现了战后的经济再度复兴和文化上的繁荣。然而,在这14年里,它又为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其他各种难以应付的困难和危机所困扰,不断受到国内纳粹势力以及外部世界的压力和冲击,并最终因希特勒的上台而终结。更为不幸的是,它的终结带来了第三帝国的建立,以及后期纳粹德国对人类文明无情的践踏和侵略。魏玛共和国的命运是不幸的,但是作为世界民主化潮流中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主失败的范例,分析魏玛民主的失败,对于充实民主理论和法西斯主义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魏玛民主生不逢时。本文从魏玛民主缺乏普遍认同入手,阐述了德国传统、国民心态等不利因素,探究魏玛民主是有缺陷的民主,是魏玛共和国终结的决定性因素。希特勒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利用魏玛时期的国民心态进行蛊惑宣传,并通过选举“合法”地登上政治舞台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纳粹上台对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起了加速的作用。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魏玛民主的缺陷,魏玛民主先天不足,后天又不补救。它从建立起就缺乏普遍的认同,战争赔款加剧了人民生活的困苦,鲁尔危机又将魏玛共和国推向了经济濒于崩溃、社会全面瓦解、政治严重危机的深渊。马克贬值使中间阶层经济破产,中间阶层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转向支持希特勒。《道威斯计划》是魏玛共和国的一场经济改革运动,它的实施推动共和国出现了经济上的复兴,也为政治稳定创造了条件。但好景不长,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德国严重的财政危机和议会民主政治的危机。在危机面前,治理者政治上表现得不成熟,缺乏远见,一再决策失误,其腐败的政策逐渐失去了人心,助长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瓦解了自己的统治基础。这一部分还总结了魏玛共和国政治体制上的弊端,如比例代表制和总统紧急处分权,这也是导致魏玛民主失败的原因之一。论文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希特勒上台的原因,这其中有经济危机的客观原因、纳粹党的蛊惑宣传、垄断资本和反动势力的金钱资助以及国内尚未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德国人民族性格特点等,这些都给希特勒上台创造了条件,而希特勒个人的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一部分讨论魏玛民主对现代国家的借鉴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现代国家应该认清国内外形势,把握当前国情,积极、稳步等推进民主政治。本文对如何防止民主走向独裁提出了一些建议,这是魏玛民主的借鉴意义,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结果。措施如实行有限的民主,并且通过打造平等、公平、透明的选举,改进民主的质量。此外,民主是讲求效率的民主,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责任政治的实行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而现代国家拓展公民参与的平台,提高公民的素质,尽可能多地吸收直接民主的成分等,都利于现代民主的平稳、健康地发展。总之,魏玛民主是一次失败的民主,但失败是成功之母,现代国家可以引以为戒,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民主之路,这也是魏玛民主对世界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