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线、面是艺术形式的基本生成要素。分析这些抽象的基本要素是对艺术形式认知的一种途径。西方抽象主义鼻祖康定斯基在其经典著作《点·线·面》中对这三种艺术元素的属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如果我们逐渐使点从它通常活动的狭窄范围中分离出来,那么它内在的、至今仍然沉默的特性就会发出越来越有力的声音”、“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实际上,外在的形并不具有一件绘画作品内容的特征,而这种力度等于活跃在这些形中的张力时才成为其内容”。令每一个点、每一根线都具有它自己的活的精神,这样一幅画才获得内在的生命力。在中国书法的点和线中具有同样的道理。每一点、每一画都具有各自的神态。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描写书法笔画的神态是说:“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这里所说的就是行笔如泉水喷注,顿笔如泰山安然。笔画纤巧像新月出现在天空,结构疏密像群星分布在银河。对于建筑来说,研究建筑形态的构成同样可以由点、线、面这些基本要素入手。所不同的是,在建筑形态中,这些基本要素处于三维空间中,它们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演变为具有内容、形状、质感等特性的实体元素。研究建筑形态设计可以从其他艺术中汲取营养。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东方艺术,其行草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汉字形的束缚。研究中国书法的“结体之变”可以为建筑形态的灵活处理提供不少有益的启发。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先从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建筑的关系开始二者的研究。第三章主要是分析了“书势”及其四大要素的特征,同时分析了它们与建筑形态设计灵活处理的美学相关性。然后分析了“势”和“形”的互用关系。该章是论文的主体所在。第四章分析了中国书法“结体之变”的五种主要方法及其与建筑形态设计灵活处理的美学相关性。最后一章是思考与结论。本论文整篇都贯穿着“形”与“势”这二者相互关系的问题,“形”是外在可见的事物,“势”是“形”所含的内在张力不同程度活跃的结果。一个是表象,另一个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