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轨道交通换乘车站改扩建工程基坑开挖变形预测及施工控制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ur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上海的地铁建设正在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地铁线路的增多,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地铁两线交汇穿越或三线、四线交汇的地铁车站。由于两条线路经常不是同期建设,对于地铁双线交叉处建成高效的换乘枢纽车站时,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后建站对已建站的影响问题。软土地区换乘枢纽扩建工程由于紧贴运营地铁车站进行深基坑工程建设,工程施工中涉及的保护对象保护要求高、从而造成工程施工难度加大。正是基于此类工程在软土地区的不断增加,本文拟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车站的建设实际,对施工中新老车站的变形规律、新建车站基坑施工变形预测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既有轨道交通换乘车站扩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对现有的国内换乘案例的总结,分析了平行换乘枢纽车站扩建和垂直换乘枢纽车站扩建的施工难点,阐述了换乘枢纽车站设计施工发展趋势,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实用性结论。 2.通过对上海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扩建工程——轨道交通4号线张杨路站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平行换乘基坑变形的基本规律,指出平行换乘车站扩建施工最大特点是两侧地下连续墙水平向变形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3.通过采用平面有限元与三维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平行换乘车站新老基坑之间的间距对两基坑的影响。得出紧邻地铁车站的基坑施工时,地铁车站会产生明显的遮拦作用。既有车站基坑的遮拦作用随着平行换乘的间距加大而减小,当间距大于一倍的开挖深度时,即可认为夹心土层之间的侧向土压力系数恢复到正常状态,可按通常的基坑开挖来计算两侧地下墙体变形。 4.通过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在既有车站上方扩建垂直换乘枢纽工程施工时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得出垂直换乘节点改建工程的施工控制措施及变形的基本规律,提出垂直换乘车站扩建施工重点是控制不同结构间的不均匀沉降,控制开挖卸载后既有结构的上浮,在既有车站上方扩建时,采用压梁及抗拔桩进行荷载托换可以有效减少对既有车站的影响。 5.换乘枢纽车站扩建工程的复杂性对开挖快速预测变形提出了要求,本文开发了一套用于基坑变形预测的软件,可以满足工程中快速预测数据走势和预测具体数值两方面的需要。对轨道交通4号线张杨路车站深基坑开挖全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墙体水平变形、地表沉降和建(构)筑物沉降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动态地应用到工程实施过程中,体现了第一时间指导施工的作用。 6.根据控制论的基本思想,运用有关施工控制的基本概念,结合基坑施工的特点,基于时空效应与动态风险管理理论首次提出全局多步动态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该智能控制系统整合了预警体系的建立、预警机制的启动以及循环控制决策等特点,根据总的施工流程,设置多个控制点,不断以新的边界条件作为初始条件对后续施工方案进行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报,对已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折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整个项目的动态监控分析,使最终的结果控制在总体的预测范围之内。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及大型桥梁的不断增加,其巨大的荷载必然对地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经济、准确地评价地基的安全性将成为大型建筑所必需解决的重要
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日益增大以及人们对铁路运输安全性、舒适性要求的提升,一大批现代化大型铁路枢纽客站开始涌现。新建铁路站房多采用高架线上候车方式为旅客带来便
本课题采用济南市鹊山水库引黄水库原水,针对该水体低温、低浊、高藻、微污染的特点,立足于山东建筑大学现有研究基础,多家单位高校参与配合与技术支持,对气浮--活性炭双层滤料滤
目前,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各大中城市正在进行城市规划实施工作,大规模地进行城市改造和纠正违规建筑活动,建筑物平移对于合理、有效的城市改造和建
钢拱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大跨度钢结构自重小、跨度大、空间利用率高,近年来在所有在建项目中占比越来越大。可一旦设计不当使钢拱结构发生破坏将会给国民
盾构施工已成为地铁修建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施工时会对周围的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产生危害。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上方下沉式广场及其桩基,以及邻近电力隧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ement-based Composite,简称FRCC)在应变速率不同的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钢纤维(SE)、聚乙烯醇纤维(PVA)、聚丙烯纤维(PP)进行了动静态力学对比试验,得到了纤维体积率、纤维类型、纤维混杂比例及水胶比对混杂FRCC基本力学性能、断裂性能、抗冲击性能及抗爆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
按照国家现行规范对房屋进行鉴定,绝大部分古建筑的安全性均满足不了要求,必须予以结构加固,而对于古建筑的加固一直以来是个难点,特别是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更是对加固
体在混凝土结构加固的领域里,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由于其特有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和预应力筋材料性能的改进,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索穹顶结构是近二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大跨度空间结构。由于该种结构形式充分利用了钢材的抗拉强度,结构效率极高,再加上其造型新颖、构思巧妙,所以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