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插曲》的哥特风格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创作中,奥尼尔致力于探索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引发着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生命与死亡、善与恶的思考。《奇异的插曲》是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为其赢得了第三个普利策奖。在剧本中,奥尼尔很明显地运用了哥特文学的写作特征,在环境营造、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主题刻画方面等都充满了超现实的黑暗和恐惧,表现了一个个深受折磨的灵魂。因此,本文从哥特文学的写作特征着手,尝试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哥特风格,探究奥尼尔对人类内心的深刻关注。论文总共包含六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尤金·奥尼尔和他的作品《奇异的插曲》,然后综述了该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哥特文学的特征,以及奥尼尔哥特情节的缘起,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分析剧中的哥特式环境。恐怖神秘的气氛是哥特式文学必不可少的元素,利兹教授的书房,埃文斯家的公寓无不充满了浓郁的恐怖气氛。生活在这样的恐怖环境中,人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压抑,灵魂受到极度的扭曲,精神也变得越来越紧张,从而酿成了悲剧。第三章论述了剧中的哥特式情节。主人公尼娜采取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为死去的戈登进行赎罪,她心里隐藏了很多秘密,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悬念,她赎罪的道路也造成了许多人的死亡。剧本借鉴传统哥特文学中的情节特征,巧妙地给我们呈现了一系列怪诞的事件,神秘的悬念,以及恐怖的死亡场景,触动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第四章分析了剧中几位典型的哥特式的怪诞人物形象。恶棍英雄似的主人公尼娜一直被戈登的魂灵所缠绕,而死去的戈登却像生活中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动着故事中每一个人物的心。马斯登是一个典型的性别模糊的人,他男性的身体里却包裹着一颗女性般柔弱的内心。这些怪诞的人物形象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哥特色彩。第五章研究了剧中的哥特式主题。尼娜用尽一生去复仇,她和其他男人之间产生的一点情愫也由此变得畸形。她复仇的一生揭示了女人和男人的冲突以及和父权制的冲突,这也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的集中体现。结语部分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指出,奥尼尔用哥特风格作为工具,进行了深刻的道德探索,他有力地批判了社会现实,揭示当前的社会问题,传达了女性要求独立人格的呼声,并且进行了道德的修复和发展。
其他文献
我们公司在45年前创建时,是一家仪器公司,但我们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公司,可以提供大量的系统集成服务,并为我们的设备提供从刚出厂到其生命终结时的全程现场支持服务。我们在针对军用和商业市场的功能测试方面拥有强大的根基。我们的产品开发方面的努力投向了模块化仪器和系统,如发动机测试仪。
约翰·斯坦贝克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烦恼的冬天》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伊桑在内心的烦恼之中挣扎,堕
根据摩尔定律,现代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已经达到几千兆赫兹,同样,计算机的内存密度也早巳突破了千兆字节的水平。为了给这些超级器件提供一个适当的工作温度条件,工程师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保证它们有合适的散热途径和方法。设计这样一个散热系统可能会使工程师处于两难的局面:如果你在额定的工作条件下来优化风扇的速度和尺寸,那么一旦系统工作条件恶化将会导致系统崩溃的后果;另一方面,你可以按照系统最恶劣的工作条件选择风扇速
《论语》和《道德经》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载体,其隐喻语料也十分丰富,但以往的研究多限于文本注释、哲学价值、翻译等方面,鲜有从认知角度开展的研究,而从认知角度上对
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进一步拓展。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核心,主要关注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来研究话语、权力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