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地块东缘完达山地体的增生过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下部的俯冲起始与演化,直接影响并改造了整个东亚地区的构造格局,从原来的近东西向的古亚洲洋构造体系转换为北北东-北东向的太平洋构造体系,控制了我国东部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但是,有关古太平洋板块何时开始俯冲及其动力学过程等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至今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尚未完全解决。完达山地体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地块东缘,由先后增生于东亚大陆边缘的两套构造混杂岩组成(跃进山杂岩和饶河杂岩),是探讨其东侧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开始和演化的理想场所。本文对饶河地区中生代大岭桥组(J2-3d)和永福桥组(J3-K1y)碎屑岩、饶河杂岩和跃进山杂岩附近水系的河砂分别进行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其物源组成及潜在物源区,并通过大岭桥组沉积上限限定了饶河杂岩就位时间,同时结合野外观测现象及区域上其他数据探讨了佳木斯地块东缘的增生模式,进而重建了中国东北东部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大岭桥组与永福桥组碎屑锆石绝大多数为岩浆锆石,且U-Pb测年结果显示了二者均具有270 Ma、460-510 Ma两组主要峰值年龄,以及少量800 Ma、1800 Ma和2500 Ma左右的年龄。通过与佳木斯地块的岩浆岩年龄对比发现,该年龄谱与佳木斯地块岩浆活动期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而其物源主要来自佳木斯地块上广泛发育的岩浆岩。大岭桥组年龄频谱图中显示的170 Ma年龄组均为岩浆锆石结晶年龄,且部分碎屑锆石具有基性岩浆成因,可能来源于后期卷入饶河杂岩的洋岛/洋底海山碎片,即饶河杂岩开始增生之后进行沉积,后又卷入饶河杂岩。大岭桥组沉积于饶河杂岩增生期间,也就是古太平洋俯冲增生期间。同时,由于上覆陆相永福桥组在饶河杂岩就位之后才开始沉积,因此同增生沉积的最年轻海相地层大岭桥组的沉积上限可限制饶河杂岩就位的最早时间。大岭桥组碎屑岩样品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142 Ma,代表了大岭桥组的沉积上限,即当时饶河地区仍处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环境中,饶河杂岩尚未完全就位。结合本区内迄今报道的后碰撞花岗岩最老年龄131 Ma,我们认为饶河杂岩就位时间为142-131 Ma。通过对跃进山杂岩、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的大量资料进行收集与系统分析,我们认为跃进山杂岩于晚石炭世-中二叠世增生于佳木斯地块东缘,导致其增生就位的俯冲洋壳并非古太平洋板块或古亚洲洋板块,而是该时期存在于佳木斯东缘的某未知洋壳,可能为泛大洋。同时,该洋壳的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广泛发育二叠纪岩浆岩,且导致了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发生弧后伸展,形成牡丹江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启动向西的俯冲,导致饶河杂岩增生,并引发牡丹江洋壳向松嫩地块之下俯冲,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饶河杂岩就位,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发生最终拼合,形成牡丹江缝合带。
其他文献
节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号召。我国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
会议
主要汇报深空探测VLBI测定轨技术及发展。包括我国首次火星探测VLBI测定轨技术分析、后续的小行星和木星探测VLBI测定轨关键技术。以及为了提高我国VLBI测定轨能力,建议后续
会议
文化身份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不可避免的话题,本文以当代华裔美国作家林露德的长篇传记小说《木鱼歌》(1995)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化身份理论展现其主要人物的多重文化身份,即
随着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对各种产品、事件和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评论信息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个人、组织、社会乃至国
结合湖北省南漳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本人认为南漳发展生态旅游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篇文章。一是选准载体,在山、水、田上做文章念好“山”字经,高标准开发一批“山村农家游”。
会议
胶东地区大地构造位置整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与华南板块的大陆俯冲碰撞带的边缘、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大陆边缘,包括华北板块东缘地块和苏鲁UHP变质带北段。其中苏鲁
在冲击靶板后效过程中,有效获取侵彻体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是冲击过程场景信息探测与处理的关键问题。由于冲击过程瞬态变化快,传统单一视角成像无法实现对遮挡情况下目标的有效探测,利用两个或者多个高速摄像机组成的多目成像系统存在着系统庞大、硬件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冲击过程目标群中特定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获取问题,提出了采用孔径调制的多视角成像方式对侵彻后效过程进行多视角信息获取。本文通过有效视角数、子视角视
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合适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伴随时代向前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普
光声成像技术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无损医学成像模态,可有效结合声学方法在深度组织成像分辨率上的优势和光学方法在组织结构信息上的优势,已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基层社会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生产力大幅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的追求迅速攀升、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但也应看到原来在城市社区常见的环境恶化、社区人口大幅提升、老龄化速度加快、各类利益群体的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在农村社区集中显现,对基层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较大阻碍,对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越来越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