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对中医扶阳思想全面温习的基础上,对郭立中主任中医师应用扶阳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案进行了系统回顾性研究,冀进一步深化中医扶阳思想的理论认识,明确扶阳泄浊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及组方用药规律等。[方法]通过查阅扶阳相关文献及长期跟师门诊,对导师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案按照统一筛选标准进行全面收集。在对导师应用扶阳泄浊法的辨治思路、组方用药规律进行重点病案学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对入选病案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肾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评定。[结果]共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CRF病例31例,其中男性18人,占58.06%,女性13人,占41.94%。病例中各年龄段分布较均匀,40岁及以下患者人数占29.03%,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所占79.97%。原发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1例,占35.48%;高血压肾损害和或糖尿病肾病11例,占35.84%:肾癌术后2例,慢性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药物相关慢性间质性肾炎、囊肿性肾病、双肾积水术后各1例,病因不详2例,共占29.03%。31例中并发高血压25例,占80.65%;贫血19例,占61.29%。病人初诊主症以“水肿”最多,其次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所有病案均有脾肾阳虚、浊毒内蕴、三焦壅滞表现。在初诊阶段,7人以浊毒内蕴、三焦壅滞为病机重点,1人以脾肾阳虚为病机重点,其余23例三大病机同时存在。主要病理因素为:浊毒、气滞、血瘀。归纳郭立中教授扶阳泄浊法的临床用药规律,集中为三大方药系列:桂枝法方(桂枝、生姜、法半夏、茯苓、陈皮、白豆蔻、砂仁、石菖蒲等),扶阳泻下方(制附片、生大黄、芒硝、泽泻、泽兰、法半夏、炙草等)及温阳利水方(制附片、茯苓、生白术、桂枝、生姜、砂仁、淫羊藿等)。治疗中,单独运用桂枝法的为2例,单独运用扶阳泻下方和或温阳利水方的为16例。较高频率种类集中在:补虚药、解表药、化湿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泻下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治疗前患者总积分28.14±7.48,治疗后为16.29±7.98,经统计学处理Z<0.05,有显著性差异。Ccr治疗前为25.35±16.23ml/min,治疗后29.84±22.43ml/min(Z值<0.05)有显著差异。主要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8.57%,总有效率为71.43%。[结论](1)CRF的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浊毒内蕴、三焦壅滞。(2)郭立中教授扶阳泄浊法以桂枝法方、扶阳泻下方及温阳利水方为三大主方。(3)扶阳泄浊法能降低门诊入选CRF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肾功能,有一定的临床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