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我国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的第二位。肝切除术是目前HCC治疗中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近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化学治疗仍是HCC治疗,尤其是晚期HCC治疗的重要方法。在HCC治疗的细胞毒类药物中,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是被推崇具有潜在优势的少数几种药物之一。目前,许多与Oxa相关的联合疗法被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关于Oxa在进展期HCC治疗过程中是否能诱导自噬的产生及其是通过何途径诱导自噬的产生都鲜有报道。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一种重要的真核细胞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ER中出现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腔内聚集以及Ca2+平衡紊乱的状态,称为ER应激(ER Stress,ERS)。当刺激的强度足够大时,ERS会引起细胞死亡,近来研究表明ERS可以介导细胞内除凋亡外的另一种程序化细胞死亡方式—自噬。自噬是通过溶酶体清除胞浆物质包括长寿命蛋白和损伤细胞器的过程。自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与复杂的作用,已成为目前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本实验主要探索Oxa能否通过ERS途径诱导自噬并在体外影响肝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以期为肝癌的化学治疗寻找新的策略。目的:探讨Oxa诱导的自噬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活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细胞计数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2.绿色荧光FITC-LC3-Ⅱ抗体检测细胞内自噬体的分布和数量;3.透射电子显微镜下(TEM)观察Oxa作用后HepG2细胞自噬体的形成;4.Western blot检测ERS标志性蛋白GRP78及凋亡蛋白Caspase-3并观察自噬标志蛋白LC3-Ⅰ向LC3-Ⅱ的转变。结果:1.CCK-8结果显示,Oxa可引起HepG2细胞死亡并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或氯喹(chloroquine,CQ)联合作用后与Oxa联用时均能对HepG2细胞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2.绿色荧光FITC标记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可以清楚显示经Oxa作用后,有大量绿色荧光小点即自噬小体散在分布于细胞膜附近,且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3.透射电镜观察到Oxa可诱导HepG2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xa可诱导GRP78蛋白及Caspase-3蛋白表的的增加,观察到经Oxa处理后LC3-Ⅱ蛋白表达增多,CQ抑制自噬降解通路后LC3-Ⅱ蛋白则明显增加(自噬潮增加);3-MA则可抑制HepG2细胞自噬体的形成。结论:Oxa可能通过ERS途径增强人肝癌HepG2细胞的自噬功能,诱导自噬体形成增加;不同靶点的自噬抑制剂3-MA或CQ均可明显增加Oxa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Oxa的肿瘤杀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