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估计理论的公交车到站时间区间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k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然而,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延误现象,这极大地打击了出行者选乘公交车的积极性。为了给出行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到站时间信息,本文对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更多出行者选择乘坐公交车,从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本文在考虑公交车到站时间点预测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公交车到站时间区间预测模型(BATIP-GPR)和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公交车到站时间区间预测模型(BATIP-BNN),主要内容如下:(1)对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采用区间预测法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对比几种常用的区间预测方法,选取贝叶斯估计法用于构建预测区间。分析公交车的运行过程,将相邻站点间的行驶时间作为区间预测对象。(2)对原始GPS数据中的乱序、异常、缺失等问题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处理后的数据提取出公交车相邻站点间的行驶时间。对影响预测对象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为后期构建预测模型做基础。(3)提出一种BATIP-GPR模型,并利用实际轨迹数据对工作日内的公交车到站时间进行预测。相同的置信水平下,该模型的区间预测结果与一种基于SVR和上下界估计法的区间预测模型(SVR-LUBE)相比,具有更窄的区间范围。该模型的点预测结果与SVR-LUBE模型、一种传统的基于SVM的点预测模型相比,其MAPE分别减少了0.475%、0.566%。实验表明,所提模型相对传统点预测模型来讲,具有可量化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优势,相对区间预测模型来讲,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4)提出一种BATIP-BNN模型,并与BATIP-GPR模型进行对比。相同的置信水平下,其预测区间范围更窄,并且点预测结果的MAPE减少了1.264%。实验表明,BATIP-BNN模型具有更准确的点预测结果、更可靠的区间预测结果,即预测性能最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心肌的氧化应激损伤及主要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了解外源性抗氧化剂依达拉奉对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利用IH大鼠模型,模拟OSAH
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比例逐年提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农村社会资源大量闲置,没有对农村养老提供有效支撑。因此,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具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业已成为家具出口大国,遗憾的是我国还未跻身家具设计强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餐文化充斥整个网络,人们对汉字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汉字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本文以中国汉字元素和现代中式家具为研究对象,从中国汉字文化入手以现代中式家具为载体,分析汉字艺术对家具产生的影响,探讨汉字元素与家具结合的设计策略。然后通过对
服务外包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专业服务型产业,对于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发展服务外包已纳入到国家的战略层面上来。服务外包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由于其可以增加经营灵活性,有效降低成本,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竞争力上,可以显著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服务外包对于推动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发挥着积
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无线电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进一步提升通信容量以及频谱利用率,需要探索创新技术。利用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大鼠Ⅲ度烫伤缺血带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介于250-300g)30只用于实验模型的建立,根据随机字母表分成五组
行人重识别是指判断出现在不同监控摄像头下的行人是否为同一行人,该技术可应用于行人检索、行人跟踪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随着监控摄像头在公共场所的普及,行人重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资本的不断增长,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大量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教育行业,我国出现了许多中外合
在大数据领域中,时序数据被广泛应用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和科学实验等各个方面,例如每天的股票价、温度湿度数据、车流量等时序数据。其具有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一些信奉自由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率先在电力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同时,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电价体制改革也随之深入推进,由行政手段确定电力价格逐渐向市场定价让路。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已呈现出全球化趋势。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始于2002年,但竞争上网的改革方案曾遭到搁浅。在此期间,我国依靠平均成本加上合理回报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实现电力定价,首次改革收效甚微。2015年,国家正式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