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及钛合金密度低,比强度高,在高温和低温下性能都很好,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抗腐蚀性能,因此作为新型金属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医学及民用领域应用前景广泛。钛及钛合金波纹管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对性能要求高的场合,其现有的成形方法主要是液压成形、机械成形等冷成形方法,但是常温下钛及其合金成形较困难;新兴的超塑成形方法成形效率较低、能耗大。利用钛管材电阻率高、横截面积小的特点,直流加热可以在几十秒内将坯料加热到成形温度,提高了生产率和材料利用率,并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生产环境。同时,采用气胀与轴向加载的复合工艺成形钛波纹管,避免壁厚的过分减薄。本文采用ANSYS软件对电流辅助成形的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实验确定陶瓷模具成分与制备方法,最后采用陶瓷模具整体成形与单波连续成形方法成形波纹管,研究用电流将钛管材加热到650~700℃时,钛波纹管成形的工艺参数、壁厚分布及组织变化。对电流加热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电加热的温度场分布为中间温度高、靠近电极处温度低;刚加载电流时升温速度比较快,随着时间增加温度逐渐趋于平衡。升温速率与电流密度、材料长度及其形状尺寸有关。陶瓷材料的性能与其成分和显微结构有关,即使是同样的成分其制备方法不同则性能差别也很大。通过对不同成分及制备方法的陶瓷性能研究,最终制备的陶瓷模具材料选用成分配比为1:1:1,弯曲强度为8.153MPa。成形过程分为三阶段:形成初波、轴向补料与定型充满。用MARC软件模拟不同条件下,钛波纹管整体成形的成形情况,并结合理论分析初步确定成形的工艺参数。对外径为12.7mm,壁厚为0.65mm的钛管进行双波整体成形,成形电流为180A,对外径为31.8mm,壁厚为0.90mm的钛管进行单波连续成形,成形电流为740A,均在60s加热到650℃。分析成形中产生的问题,发现成形的关键在于:密封、电加热的温度均匀性和补料问题。胀形波纹壁厚分部均匀,其在不同部位的组织差别很大:原始组织为6~7μm的α相等轴晶粒,波谷晶粒长大,中部和波峰晶粒粗大且晶内具有大量板条组织与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