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模拟来探索颅外椎动脉狭窄行血运重建的路径、椎动脉第三段与桥血管枕动脉的匹配度,为神经外科临床搭桥手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本研究拟选取8例(16侧)尸头,均采用V型切口,切口起自耳后乳突上3cm,垂直向下沿胸锁乳突肌(SCMM)肌纤维走向,至乳突尖下方2cm,转折斜向上,止于枕外隆突水平向外4.5cm处,依次切断SCMM、头夹肌(SCM)后,将肌皮瓣向上翻转,以枕动脉沟为解剖标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模拟来探索颅外椎动脉狭窄行血运重建的路径、椎动脉第三段与桥血管枕动脉的匹配度,为神经外科临床搭桥手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本研究拟选取8例(16侧)尸头,均采用V型切口,切口起自耳后乳突上3cm,垂直向下沿胸锁乳突肌(SCMM)肌纤维走向,至乳突尖下方2cm,转折斜向上,止于枕外隆突水平向外4.5cm处,依次切断SCMM、头夹肌(SCM)后,将肌皮瓣向上翻转,以枕动脉沟为解剖标志,顺行获取枕动脉(OA);此切口可以同时显露枕下三角,切断头上斜肌(SOM)外侧肌腱,向上翻转肌肉,仔细分离枕下三角,暴露椎动脉第三段(V3);血管充分暴露后分别测定OA枕下段、V3沟段直径、OA枕下段有效游离长度和枕动脉沟至V3沟段的距离(测量数据均为经3次测量后之平均值),测得数据均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设计W检验,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P=0.05,经统计学分析,以P>0.05判定各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实验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来描述。结果:1.切口起自耳后乳突上3cm,垂直向下沿SCMM肌纤维走向,至乳突尖下方2cm,转折斜向上,止于枕外隆突水平向外4.5cm处,依次切断SCMM、SCM后,将肌皮瓣向上翻转,以枕动脉沟为解剖标志,顺行获取OA枕下段;此切口可以同时显露枕下三角,钝性分离SOM外侧肌腱,可见V3沟段;2.OA枕下段平均直径范围(1.23±0.13-1.86±0.14)mm,平均游离长度(7.63±0.43)cm,枕动脉沟至V3沟段的距离(1.47±0.11)cm,V3段平均直径(3.02±0.23)mm,理论上OA枕下段可以为VA提供足够的血流量。结论:1.枕动脉至颅外椎动脉行血运重建时,为了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我们探索设计了新的“V”型手术切口,此切口可以快速、安全地顺行获取OA枕下段,并显露V3沟段,使得手术视野更加直观易操作,在解剖上可行,临床应用效果,仍需要多种手段进一步验证。2.OA枕下段平均直径范围(1.23±0.13-1.86±0.14)mm,平均游离长度(7.63±0.43)cm,枕动脉沟至V3沟段的距离(1.47±0.11)cm,V3段平均直径(3.02±0.23)mm,理论上OA枕下段可以为椎动脉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为OA至颅外椎动脉血运重建术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穹顶式可控后移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前后相关影像学参数,证实新术式的可行性,并提供影像学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观察组随机选取其中的16例患者采用新术式治疗相关疾患,其余16例患者归入对照组,采用传统单开门术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CT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记录手术前后的椎管横截面积,正中矢
目的:检测全身性seipin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特征,以及脂肪移植对seipin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特征的影响,并探索其发生机制。方法:1.选取seipin+/-雌鼠和seipin+/-雄鼠进行繁殖,然后剪子代的鼠尾,提取DNA,用半定量PCR鉴定基因型。2.选取1月龄和5月龄的WT及seipin-sKO小鼠,通过测量体重、血糖、糖耐量的方法来检测全身性seipin基因
目的:探讨伴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冠状位半脱位(Coronal tibiofemoral subluxation,CTFS)的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单髁置换术后的转归及对手术效果影响。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因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行单髁置换术的1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膝关节正位X线上测量的膝关节冠状位半脱位程度(CTFS)为依据进行分组。术前CTFS≥0.5cm者为A组共32例
目的:探索胫骨结节-滑车沟(TT-TG)距离与股骨滑车发育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6月到2019年8月膝关节的CT图像,纳入154例患者,男性80例,女性74例,年龄范围是18-55岁。根据评估滑车不良的Dejour分型法,分为滑车发育不良组(Dejour A型、B型、C型、D型)和正常组(沟角≤145°),并在影像分析系统上测量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和股骨滑车形态学指标(滑车的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在中国知网、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全文数据库、万方、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有关的文献,制定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查,提取符合标准的文献中的相关数据,使用Rev Man5
目的:本实验对家兔进行了肌肉颗粒包埋、皮下颗粒包埋、肌肉匀浆注射、皮下匀浆注射四种即时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方法的研究,以求从组织学角度进一步证实四种方式移植后甲状旁腺的成活及再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取健康成年家兔30只,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B、C、D、E共5大组,每个大组6只家兔。A组为对照组,B组为肌肉颗粒包埋组,C组为皮下颗粒包埋组,D组为肌肉匀浆注射组,E组为皮下匀浆注射组。用四种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研究骨质疏松腰椎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时融合器放置不同位置的单纯融合固定(stand-alone)以及联合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获取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腰椎DICOM格式的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软件建立L3-L5正常三维有限元模型(N)。对正常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后,通过调整模型的材料属性构建骨
目的:根据影像学参数分析研究胸腰段爆裂骨折取出内固定后是否再发后凸及其相关影因素并找到能够指示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并于骨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资料,获取年龄、性别、椎体楔形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H
目的:探究侧前方椎间融合术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时的优势、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数据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经侧前方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20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1±3.4)岁。该20例患者的病程12-48个月,平均病程(28±6.23)个月。选取的20例患者全脊柱正位X线中侧弯节段Cobb角>10°,且全部均行LLIF
背景:对于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RTKA)中精确定位关节线的方法目前仍有争议,而且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欧美人群,这些方法应该在中国人群中进行更好的评估。方法:选取451例健康中国人(283例男性和168例女性,平均年龄33.26岁,范围20-50岁)的膝关节正位片,分别测量股骨髁宽度(Femoral Width,FW)以及从内收肌结节(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