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鸡新勋恙螨是放养肉鸡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发病较为严重。鸡新勋恙螨的幼虫寄居在鸡体皮肤内,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造成鸡体组织反应较大,在鸡体皮肤形成痘疹样病灶。由于目前我国黄羽肉鸡朝着屠宰后光鸡销售的模式转型,光鸡带有新勋恙螨病灶会影响胴体卖相,进而严重影响养户及公司的经济利益,因此本病的防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对采自广东云浮和福建莆田的鸡新勋恙螨
【基金项目】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A020208099和2016B020202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新勋恙螨是放养肉鸡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发病较为严重。鸡新勋恙螨的幼虫寄居在鸡体皮肤内,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造成鸡体组织反应较大,在鸡体皮肤形成痘疹样病灶。由于目前我国黄羽肉鸡朝着屠宰后光鸡销售的模式转型,光鸡带有新勋恙螨病灶会影响胴体卖相,进而严重影响养户及公司的经济利益,因此本病的防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对采自广东云浮和福建莆田的鸡新勋恙螨虫体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核糖体部分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进行cox1基因分型;同时进行植物精油单方及复配杀螨试验,旨在为临床防控提供更多药物选择及实验室依据。采用镜检法对采集自鸡体的疑似鸡新勋恙螨虫体进行形态观察,发现虫体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鸡新勋恙螨幼虫形态特征一致,符合鸡新勋恙螨的幼虫鉴别式,确定该虫为鸡新勋恙螨。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核糖体ITS2序列、18SrDNA基因部分序列、28SrDNA基因部分序列和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200 bp、1379 bp、3465~3468 bp和460 bp。对于ITS2、p18SrDNA和p28SrDNA基因,种内序列变异分别为0~1.5%、0和0~0.1%。与恙螨科的近缘Eutrombicula splendens相比,种间序列变异较高,p18SrDNA为0.6%,p28SrDNA为3.3%~3.4%,在NCBI中未发现与已测定鸡新勋恙螨ITS2序列有显著相似性的同源序列。通过对测序的20条pcox1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pcox1的序列存在两种不同的基因型,称为基因I型和基因II型,测定的所有基因I型样品中序列完全一致,基因II型中仅存在具有一个核苷酸差异。通过鸡新勋恙螨pcox1的不同基因比对,两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为7.0%~7.2%。基于pcox1序列,构建恙螨科内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鸡新勋恙螨3个代表性分离株聚集成一个分支,与恙螨科中Walchia hayashii亲缘关系最近,与Leptotrombidium sp.亲缘关系最远。通过预实验选取几种植物精油稀释为不同浓度梯度进行杀螨效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精油在1:1000、1:2000两个稀释浓度下,杀螨效果有能够较好区分。采用24孔细胞板浸渍法,选取化学杀螨药物敌百虫90%作为对照组,统计每组螨虫全部死亡的时间,测定了14种植物精油对鸡新勋恙螨的触杀活性。结果显示,测试的植物精油对鸡新勋恙螨均有一定的杀螨活性,相比化药敌百虫杀螨时间在12 h左右,植物精油具有很好的杀螨活性。植物精油在1:2000稀释浓度下,有3种植物精油杀螨时间为10 min以内,依次为植物精油1(8 min)<植物精油2(8.4 min)<植物精油3(8.9 min)。选取3种杀螨活性较好的植物精油制成油乳制剂,进行临床动物实验,用药后14 d观察鸡体表病灶康复情况。结果显示,3个用药组治愈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10%植物精油1组治愈率最好,为88.2%。在植物精油单方杀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植物精油复配的试验。结果显示,植物精油1和植物精油3复配增效明显,杀螨效果最优,其次为植物精油2和植物精油3,植物精油1和植物精油2复配仅为相加作用,考虑临床延缓药物耐药性产生的需要,最终确定了植物精油1+植物精油2+植物精油3(比列为2:3:15)的最优复方。
其他文献
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发展趋势对养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猪只个体信息进行监测不仅能让生产者及时掌握其生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动物福利和养殖企业效益。体温是猪只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指标。传统的猪只体温测量采用人工方式进行,一般使用猪只直肠温度来表征体温,人工接触式测量不仅效率低,还易造成猪只应激反应,同时存在人畜交叉感染风险。红外热成像作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病虫害是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施用农药的化学防治,现有的大多数农药剂型需要加水稀释,配制成一定浓度后再施用。近年,我国农业航空迅速发展,对农业航空的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农药自动混药装置通过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组对整个混药过程进行控制,理想的农药混药装置可以精准测得进入混药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Enderlein)(Diptera:Tephritidae)是危害柑橘、柚类重要适应实蝇害虫之一,也是国际水果贸易中受到关注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分布于北纬24-33度、海拔230~1850 m的地理区域,我国已在湖南、湖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100多个县区发生危害,对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Citrus很多果树种类造成危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系统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如交通监控、安防监控、工业生产监督等等。然而,一些户外的计算机视觉系统极其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使得成像质量不高,进而可能造成计算机视觉算法性能的下降。雨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恶劣天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尤为广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针对图像的去雨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大部分的去雨研究都是针对视频图像的去雨研究,而单幅图像的去雨又与之不同,
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中,氢键计算为探索分子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尽管目前很多软件针对分子模拟数据提供了氢键计算程序,但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缺少对间接氢键(如,水介导氢键)的计算支持,对输入文件格式兼容性不足,以及缺少氢键的可视化服务。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通用性更好、界面友好的氢键计算软件工具来更全面地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水介导氢键计算的研究。在直接氢键计算
为解决丘陵山地轮式运输机的振动剧烈的问题,提高驾驶人员的驾驶舒适性和运输物资的品质,本论文对丘陵山地轮式运输机半主动悬架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轿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上,对于农用车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较少。为解决华南地区丘陵山地运输难的问题,本团队已经研发出丘陵山地轮式运输机,由于之前研发的山地果园运输机的前轴采用无悬架系统的刚性连接布置方式,运输机在山地路面进行运输时车辆产生的振
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通常在水稻中下部进行危害,具有迁飞距离远、危害部位隐蔽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产。本课题拟采用热图像的方法,获取水稻冠层温度特征,对褐飞虱的危害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可为褐飞虱危害的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依据,对提高褐飞虱防治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课题在分析国内外虫情评估和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依据褐飞虱危害水稻的机理及特征,应用热红外成像技术,研究了褐飞虱入侵后
与其他动物一样,脑是控制昆虫行为的中枢,它接受外界感觉信息的输入,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编码、加工和存储,最终指导昆虫产生行为反应。为了适应复杂的外界环境,昆虫的脑呈现出高度的区域化结构特点,不同区域处理不同的信息,例如蕈形体是学习记忆中心。同时,脑包含着数量众多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通过释放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或调质来调控着各种生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神经行为学研究表明,以昆虫神经系统为探测器,通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全球柑橘产业造成巨大威胁。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不仅是柑橘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当前化学农药滥用导致严重的昆虫抗药性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通过生物防治控制柑橘木虱是绿色植保的未来趋势。本文通过分离鉴定分析了柑橘木虱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比较了柑橘木虱感染黄龙病菌后的内生菌群结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植物,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前景的特色果品之一。目前荔枝选育种工作已经开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实生选种方面,难以育成熟期错开、大果优质和丰产稳产集于一身的品种。人工杂交则可望克服实生选种的局限性,培育优点更多、缺点更少的优良新品种,进而用于改善荔枝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