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让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1“要完善选聘制度,规范选聘程序,从源头保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让大学生村官在干事中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建立考核机制、加强教育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促使大学生村官踏实干事,在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汲取营养、砥砺品格。”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关系百姓生计的民生产业,坚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持农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组织保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是国家综合考量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同时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从理论及实证角度对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指导大学生村官科学发展以及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性发展,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截至2011年上半年,蚌埠市选聘了三批共124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在艰苦环境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赞誉。但随着2011年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聘期届满,面临有序流动、找寻出路,一系列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与存在的矛盾愈发凸显。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村官身份模糊,薪资待遇较低,培训、考核、激励等相关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和落实,以及大学生村官自身精神、物质诉求与农村环境不相适应等,所以应采取积极对策,增强选聘高校毕业到村任职工作的后续动力,关心帮助大学生村官聘期内健康成长,期满后顺利发展。由于目前的研究多从宏观的视角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利弊、局限性进行探讨,少有抽取一个地区作为考察样本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也很难提出令人信服的既有理论依据又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的相关对策。本文以蚌埠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构造大学生村官发展问题的分析框架,确定大学生村官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大学生村官科学发展的对策。主要内容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由来、各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人的发展相关理论综述。第三章主要是对蚌埠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包括专业构成与人岗匹配度分析;任职现状及工作职责分析;培养现状分析;期满后发展趋势分析。第四章主要通过分析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内涵,研究大学生村官发展过程中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心理要素、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相关政策、人文环境等。第五章是对策研究。包括从内因角度提出的准确定位大学生村官工作、树立“顶层设计”理念、以“创先争优”引领自身实践等,以及从外因角度提出的重视大学生村官舆论导向、丰富大学生村官培养方式、加大大学生村官帮扶力度、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