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轻页岩陶粒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作用是二者共同工作的基础,其粘结作用由复杂的应力组成,并由不同约束情况、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钢筋类型等不同的影响因素影响。由于混凝土材料性质的离散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作用的复杂性,以及采用试验方法的精确性等方面的影响,目前仅能通过试验得到相应的经验公式,尚缺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譬如,通常采用的轴心拉拔试验和中心拉拔试验方法,因与工程实际构件受力状态相差较大,从而导致较大的偏差。为了消除这种偏差,本文通过梁式试验和拉拔试验两种试验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相关物理力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具体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拉拔试验,采用不同参数的钢筋混凝土试件解释月牙肋钢筋与全轻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源于月牙肋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力,并给出了机械咬合力贡献率的定义;(2)通过拉拔试验并根据普通混凝土的典型τ-S曲线特征,得到了适于全轻混凝土的τ-S拟合曲线代表;而根据月牙肋钢筋的月牙肋特征,提出了月牙肋钢筋的等效物理-力学模型,推导出了不同受力阶段的粘结-滑移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得到验证;(3)通过能量角度分析了拉拔破坏的特征以及其能量变化过程,并提出采用能量方法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方法;(4)通过物理几何模型演化分析,分别给出了不同的钢筋肋模型并通过计算定义并得到其相应的效费比,并给出了变形钢筋最佳模型;(5)通过梁式试验得出了其F-S曲线、F-δ曲线、钢筋应变分布曲线,并定义了截面尺寸贡献率。采用梁式试验给出了较为简洁的全轻页岩陶粒混凝土与钢筋粘结作用的本构关系;(6)通过两种试验方法对全轻页岩陶粒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粘结作用的比较并分析二者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