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与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的建构——以朱光潜、钱锺书、王朝闻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与西方美学的译介、研究和相互照明,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被译介的西方美学经典着作里,莱辛的《拉奥孔》拥有独特且重要的地位。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尤其是朱光潜、钱钟书、王朝闻,他们在酝酿和构建自己的美学理论时,都从不同角度受到莱辛《拉奥孔》的触动和启发,或以之作自用,或取之以参照,或引之为同调。本文旨在探究出《拉奥孔》之于朱光潜“无言之关”、钱钟书“诗画互渗”及王朝闻“耐看说”的不同意义,展示出20世纪中国美学原理建构的大体格局和基本观点。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呈现出《拉奥孔》研究在20世纪中国关学史上的历史流变及深刻影响,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学术思路。  20世纪中国美学原理的建构以关论、美感论和艺术本质论为主题。本文选取朱光潜、钱钟书、王朝闻三位美学家恰好见证了这三种原理的建构过程。朱光潜“无言之关”论和钱锺书“一个怀孕的静默”论,是一种审美心理维度的美感经验的研究。前者将美感态度、移情、直觉、以及感兴等作为焦点运用到研究中,后者既是对中国传统诗画标准的批评,又包含了对美在历史上不同标准的索求。王朝闻“耐看说”以艺术美学原理切入,从美感角度阐释,用“‘审美如何可能’,以及审美对人生的意义”①终结。区别在于,在朱光潜和钱钟书那里,是通过艺术思考美学问题,在王朝闻这里,是直接探寻艺术自身的美学。  据此,本文通过“美在意象”探索朱光潜的“无言之美”对莱辛的“动静相宜”之关从认识、契合到嘹望的过程。通过“一种怀孕的静默”探究钱锺书“诗画互渗”与莱辛的“诗画各有衣帽”的异同。通过“不到顶点”探明王朝闻的“耐看说”与莱辛的“顷刻论”在理论本质上的暗合。最终由艺术审美关系走向人生审美关系,走向心灵化的审美体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人对《拉奥孔》的接受,以及这种接受在20世纪中国美学整体建构中的意义,首章总体交代《拉奥孔》在西方美学史上的意义是必要的。结尾处通过“内化”、“开拓”和“创生”揭示出《拉奥孔》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的引子角色。并映照前文,总结《拉奥孔》对中国现代美学原理的建构价值。最后以“感情”为基点重申三位美学大家的美学原理建构,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做系统的总结与引申。
其他文献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2007)是继蒯因、维特根斯坦之后的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倡导者,反对唯科学主义的一位激进、典型的后现代的代表人物。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罗蒂的
本论文基于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之初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入手,对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为
进入21世纪,生态环境的加速恶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迭出必然会有其价值观方面的根源。当前,对人类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进行理论追踪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理论,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然而,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许多新事物接踵而至。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已经不足以去阐释它们。
在一般人的思维中,道德与文艺截然不同,正如善与美迥然有别一样。然而,文艺和道德事实上从来就没有分离过。本文力图通过考察西方美学史中对文艺与道德的关系的不同观点,来探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科学技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通过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物质需求获得了满足,生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