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 SF)联用能量代谢调节剂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TMZ)预处理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01月至2011年12月在CPB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所选病例术前肺、肝、肾无器质性病变、NYHAⅡ~Ⅳ、符合上述条件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阿魏酸钠组(B组)、曲美他嗪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每组各10例,A组常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B组在体外循环(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注射液8mg/kg,C组病人在术前5天开始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3次/d,手术当天术前2小时给予60mg负荷量,D组联合用药剂量同B、C两组。四组分别于CPB前(To)、CPB结束(T1)、术后6h(T2)、12h(T3)、24h(T4)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①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②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③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观测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1、四组患者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组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多巴胺用量均明显低于A、B、C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cTnI和CK-MB:(1)四组患者CK-MB含量在T0时点后开始升高,T1点升高明显(P<0.01),T3时达最高值,在T4时有所下降,但未恢复到体外循环转运前水平。其中A组上升幅度最明显(在T1-T4时,与其他三组比较,P<0.05),B组和C组上升幅度较小,D组上升幅度最小,但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四组患者cTnI含量在T1时点开始升高(P<0.05);T2-T3点逐渐升高(P<0.01),在T4时达最高峰(P<0.01)。其中A组上升幅度最明显(在T2时,与B、C组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1),B组和C组上升幅度较小(在T3、T4时点,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上升幅度最小,(在T3、T4时,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MDA含量、SOD活性:(1)四组患者MDA含量在T0时点后开始升高,T1点升高明显,T3时达最高值(P<0.01),在T。时有所回降,但未恢复到体外循环转运前水平。其中人组上升幅度最明显(在T,-T3时,与其他三组比较,P<0.05),B组和C组上升幅度较小,D组上升幅度最小,但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A、B、C三组患者血清SOD活性在T1时点下降至最低(与T。比较,A组P<0.01;B、C两组P<0.05),T2-T3时点SOD活性逐渐升高,T4时点A、B、C、三组SOD活性恢复到CPB前;而D组各时点SOD活性与CPB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下降幅度最明显(在T1-T3时点,与B、C、D三组比较,P<0.05),在T3时点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TNF-a含量变化:四组患者TNF-a含量在T。时点后开始升高,T,时达最高值(P,0.05),在T2时逐渐回降,T4恢复到体外循环转运前水平。其中A组上升幅度最明显(在T1、T2时点,与B、C、D三组比较,P<0.05);但B、C、D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心脏瓣膜置换术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心肌损伤;而阿魏酸钠和曲美他嗪可通过降低CK-MB、cTnI、MDA、TNF-a水平,提高SOD活性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2.单用阿魏酸钠或曲美他嗪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未见明显差异;两药联用较单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