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散文在特殊地域文化影响下别具一格。无论游牧文化、乡土气息,还是宗教色彩,在周涛、刘亮程和红柯的观照下都体现出一种极富诗意的生命关怀。他们的散文在语言、题材和情感方面也凸显出鲜明的“西部”特征。同时,又由于各自体验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而保持着各自鲜明的创作个性。
首先,他们的散文都体现出对西部文化宏阔观照的艺术视野。游牧文化是西部作家集中关注的对象,这种动态的生命迹象在周涛笔下是自由而忧郁的,而红柯笔下的游牧更带有乌托邦式的神奇与激情。对游牧文化的关注体现了作家们对西部这片土地的热爱或对故乡的赞扬。刘亮程就自觉而执着地强调这故乡是他终生表达和描述的对象,周涛则更乐于将对西部的热爱化作一种人格提升的哲学。作家们在相似的文化环境中孕育着不同的宗教情怀,红柯在天山脚下接受与吸收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刘亮程则在传统思维模式中诠释道家深刻的自然至上思想。
其次,西部文化观照中贯注着作家们诗意的生命关怀意识。长期的西部生活与感受,使周涛对于人或物都带着豁达的理解,旁观者的冷静视角中更带有真诚的生命关怀。生于斯长于斯的刘亮程所表达的生命关怀更为细致具体,尽管不无拘泥的表达让他的散文稍显矫情,但所有的表达对象在他眼里都无一例外地呈现出强健奔放的生命意味。外来者红柯在这块异于关中的土地上,书写着富于生命激情和震撼力的西部人物及别具风情的西部故事。
最后,三位作家的散文创作使西部文学的艺术特征得到新的充分展现。在散文语言上,周涛闲适的笔法充分体出长期居住于此的舒畅;红柯在新鲜的视觉与人情风味体验中,文字灵动快意而富有跳跃性。西部散文的题材选择是丰富多彩的,周涛每每由古及今,由中及外,以小见大。刘亮程选择了黄沙梁作为持续书写的题材,也体现了一种难得的细腻感受。作家们的情感表达虽然或深沉浓烈,或雾中看花,但总是在不断传达着对西部生活的独特感受以及共同性的由衷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