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诗的传统分类中并没有“飞鸟诗”这一类,而是将那些以鸟为题或以鸟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都按照咏物诗的概念称之为“咏鸟诗”。但是,在历代各种题材、体裁诗歌中,以鸟为意象的创作真可谓数不胜数、美不胜收。除了大量的“咏鸟诗”,还有许多并不是以鸟为主要对象的诗歌,它们只是以鸟为意象与其他诗歌意象共同构成诗歌动人的意境或抒情场景。这类诗歌尽管不符合传统咏物诗的要求,但在实际的创作中却往往能创造出意广象圆、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此外,还有一类以鸟拟人或人借鸟言的诗歌,钱锺书将它们区分为鸟语诗和禽言诗的两类诗歌(《宋诗选注》)),也应是古代飞鸟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包括上述三种类型的所有诗歌,即符合本文为“飞鸟诗”所作的界定范围的古代诗歌。本文通过考察古代“飞鸟诗”创作实际,归纳出其基本类型及变化,并对散布于各个时期的“飞鸟诗”及飞鸟意象进行梳理,概括出一个有意义的发展顺序;在本文的第六、七、八章,以中国古代诗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前文对于“飞鸟诗”意象、创作等所作的分析、研究,讨论古代飞鸟诗的诗性根源和特点,以求深入探讨其所包涵的深广的诗学意义。全文由以下八章组合而成,分别从意象研究、母题研究、作家研究再到诗性思维、表达,以及与人的生存关系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第一章概论回顾与飞鸟诗相关的研究进程和主要成果,提出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并对“飞鸟诗”做出明确的界定。第二章“飞鸟诗”的创作实践与语境对中国古代“飞鸟诗”创作做历时性的叙述,理清其发展脉络,并概括出自先秦至宋以后不同时期“飞鸟诗”创作的风格、特征和变化规律。第三章“飞鸟”意象的母题特征和主题意义本章借鉴西方母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古代“飞鸟诗”中具有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的部分意象进行研究,揭示其所蕴含的母题特征和主题意义。第四章“飞鸟诗”的意象并置意象并置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飞鸟诗”中的意象并置又有其独特之处,与之并置的多是自然之物,且具有鲜明的时空变化方式和审美特点。第五章“飞鸟诗”的创作典型及其特点在古代“飞鸟诗”的创作群体中,可谓名家辈出,各具风采。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都堪称写鸟的高手,他们不仅创作了大量的“飞鸟诗”,并且在意象创造、意境开拓等方面,也都是当时的代表,极具典型意义。第六章飞鸟与诗性思维古代“飞鸟诗”中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丰富的诗性思维的成果。从早期人类的神秘互渗思维、比兴象征思维到意象思维、意境创造,都在“飞鸟诗”中留下鲜明的印记,并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第七章飞鸟与诗性表达“飞鸟诗”创作在诗性表达方面手法多样、特点突出。主要表现为视角的多重性、形象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因而创作出许多各具风采的诗歌佳作。第八章飞鸟与诗性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既是一种客观的在的形式,更是一种生命体验的内外交融;这也是对人的本质存在的审美还原。古代诗人籍“飞鸟诗”的创作,形象表达了对人的诗性存在的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