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身为诗人的第一冲动即是赞颂自然。休斯对自然和谐的直觉感悟深深植根于凯尔特文化传统中,随着对道家思想认识的深入,这种直觉逐渐成长为对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不懈求索,并最终演变成对宇宙恒一信念忠贞不渝的坚守。自柏拉图以来,西方文明对理性的过度崇尚导致人类控制自然欲望的极度膨胀,神圣的大自然逐渐沦为人类谋求利益的工具。与此同时,人类因自我异化不仅被外界大自然惩罚,而且被自我内心放逐。然而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为自然而生。休斯以其对自然和谐的直觉感悟和诗人的高度责任感,在早期诗集《雨中鹰》和《牧神》中,对理性至上的思维方式提出了质疑,并借此呼吁自然本性的回归,这与道家中重直观感悟、轻理性分析的观点颇为契合。此外,休斯对自然中蕴含的巨大生机与能量给予了由衷的赞美。休斯对生命本体的独特关注体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地胸怀。在道家思想中,水与山谷因泽被万物、居下不争的品质成为最接近“道”的象征物。“上善若水”的水之道与“谷神不死”的谷神精神在休斯中期诗歌创作中生根发芽。在谷神惠及万物,细水润物无声的无为之道中,休斯创作出诗集《河流》与《爱默特废墟》。历经生命沧桑的休斯在道家思想中逐渐洞悉了生之有、死之无,以及有无相生、无为而无不为的玄妙。因循自然生命的律动,休斯在《河流》与《爱默特废墟》中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通过“无为而无不为”之道,休斯重获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逐步趋近“天人合一”的境界。休斯认为,诗歌是通往内在心灵的神奇旅程。老子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行。在最后一部诗集《生日信札》中,休斯法道家自然之道踏上了一条内省之路,实现了内在心灵的重生。休斯诗歌中流露出的道家思想是毋庸置疑的。本文立足于主题研究,应用比较研究手法,通过追寻休斯自然诗中的道家思想内涵,揭示了休斯实现外在自然世界与内在心灵世界和谐统一的完善之路,从而印证了道家的真谛所在。休斯在生活以及诗歌创作中践行道家思想成就了自我,同时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