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盐田区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了解伤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点,分析伤害发生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索伤害发生的空间聚集性,为明确伤害综合干预的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和目标人群提供依据,保护辖区居民身心健康。方法:通过已建立的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6年盐田区所有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伤害病例,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采用Stata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获得盐田区伤害发生的分布及伤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伤害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寻找伤害高发区域。结果:2016年深圳市盐田区伤害发生共14008次,男性发生9345次(占66.71%)女性伤害发生4618次(占33.29%),男性远高于女性;伤害发生例数较多的年龄组为25-29岁组,共1597次(占11.40%);伤害发生频率较高的社区为明珠发生1806次(占12.89%),鹏湾发生1699次(占12.13%),沿港发生1412次(占10.08%);发生频率较高的职业为商业、服务人员,共发生3346次(占24.03%);初中学历的人群发生伤害4221次(占30.40%)发生频率最高;伤害发生主要在下半年,其中七月和十月发生例数较高;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为跌倒/坠落4508人次(占32.28%),钝器伤2912人次(占20.87%),刀/锐器伤2024人次(占14.47%),动物伤1690人次(占12.08%)。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发生的严重程度受人群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伤害发生地点、发生时的活动和是否故意的影响。主要伤害类型的伤害发生区域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跌倒/坠落的高高聚集发生在沿港社区和东海社区,钝器伤、刀/锐器伤、动物伤在沿港、东海、田东社区均呈现为高高聚集。结论:要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预防,对伤害的主要累及群体开展系统性的伤害防治。明确伤害的发生过程,对重点活动和地点实施干预,进而通过过程控制降低伤害发生。根据盐田区伤害发生的空间分布性特征和聚集性规律,提出伤害治理重点区域,这对开展社区伤害预防有重要意义。开展伤害预防应积极建立一个综合的防治体系,由政府领导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人为首的防治办公室,将医疗、教育、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都纳入进来,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措施,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争取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有步骤的持续推进实现伤害发生率的逐步降低。